郑振铎《蝉与纺织娘》赏析

      点击进入:

     读完郑振铎的《蝉与纺织娘》,倘若你能再找来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看一看里边的那篇《蝉》,那么你一定会产生莫大的兴趣,发现存在于这二者之间的微妙的差异。

的确,《蝉与纺织娘》不同于郑振铎另外一些散文,这里没有激越的基调,没有愤怒的抗议,只是记载了自己对大自然中虫鸣之声的细致观察和自己的一次独特的经验。从这点上看,与法布尔的《蝉》实在没有什么区别。《蝉》的开头是这样的: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在极精确、生动地描写了蝉的习性和生长史以后,法布尔这样结尾: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但是你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法布尔的语言于生动有趣之外,更在乎精确、细密。他记录了蝉孔的口径,他描绘了蝉的幼虫脱皮的全过程,他探究着蝉在地下生活的秘密。而郑振铎的语言于淡朴清新以外,更注重主体的内在情绪,宛如一首抒情诗。那时常出现的排比句与博喻荡漾着深沉的历史感,或充满生机,或徘徊着淡淡的哀愁。“洞箫”,“红楼重幔”,“秋风落叶”,“怨妇”,“琵琶”,“荧荧油灯”与“迎风而唱”,“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结婚歌”形成了鲜明的两极。

法布尔对蝉的习性的记录有根有据,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郑振铎在文中记录的那次独特经历——听到了纺织娘的歌声之后再听到蝉之夏曲——则让人回味无穷: 兴许这确是自然界的一次偶然事件,兴许这只是作者的一次主观失误? 但追究它的可靠性又显得毫无必要。因为从根本上说,《蝉》的对象是自然,《蝉与纺织娘》的对象是人化自然。

这是如此地有意味,我们可以想见法布尔是怎样蹲在地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自然而洋洋自得;而郑振铎则是躺在沙发上,喷着烟云,用心灵的眼睛去看,用心灵的耳朵去听,并怡然自得地陶醉于其中。所以,这就叫一为科学家,一为文学家;一为科学小品,一为散文。

这究竟是民族的不同呢,还是个人好恶的差异我们说不清楚。法布尔认为有了蝉声总是不得安宁,只是在细叙了蝉的生命之艰难以后才颂扬起蝉来。而郑振铎则能在蝉声中安然入睡,并获致一种清凉的感受。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法布尔的注意力始终在蝉身上,而郑振铎的目的则最终在要转移视线,要让对蝉声高旷之音的赞美,对独特经验的诗意描述,引领出一种精神,一种只属于人的、蓬勃旺盛的、生生不息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郑振铎“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又一次得到了曝光。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851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中国智慧》读后感300字

    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

    2024年4月4日
    117
  • 《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爱的教育》是一本不算很厚的书。但每回捧读,我总感到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那一篇篇字字珠玑的文章内容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更是那些作为本书主旋律的一个字――爱,常…

    2024年4月13日
    134
  • 读《弟子规》有感

    【第1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对我来说它是一盏启明灯,时时刻刻叮嘱着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给我…

    2024年4月4日
    133
  • 《永远都要坐前排》读后感600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一个不出名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她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坐在别人前头,永远都要坐…

    2024年4月13日
    120
  • (钱钟书)《围城(节选)》

    《钱钟书·围城(节选)》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钱钟书 六 …… 鸿渐等是星期三到校的,高松年许他们休息到下星期一才上课。这几天…

    2025年1月3日
    51
  •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500字

    【第1篇】 里,我读了一本名叫《绿山墙的安妮》的书。这本书由加拿大的蒙哥马利所著,非常好看,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主人公――安妮是个红头发、满脸雀班的孤儿,被住在绿山墙农舍里的马修…

    2024年4月29日
    1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