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王哲学:有城府,无恩怨

     前阵子,我带了一本《李小龙传》去见邹市明。你知道邹市明吧?唯一一个拿过奥运金牌的中国拳击手。而且不是一块,是两块。他今年34岁,住在美国,指望抓住最后的机会,在那里打出一番天地。
  我把那本书送给他,其实是想问他问题。李小龙能得到美国人的认同,不只因为他能打。他在华盛顿大学上过哲学课,懂得怎么把东方哲学和西式搏击结合起来——他有他的武术哲学,你有你的拳击哲学吗?
  邹市明一愣。他可能没想到,会有人问他这么不着边际的问题。他试着回答我的问题,最后却给我讲了两个故事。
  在他还没出名的时候,有一次上台打拳,和一个南美人打。那是业余拳赛,以点数计算胜负。上台之后,两人心知肚明,游龙戏凤,谁也不肯第一个出招。虚晃一枪,浅尝辄止,你不出手,我也乐得绕圈子。对方是一个比邹市明更加年轻的人,熬到比赛快结束的时候,他忍耐不住了。邹市明瞅准机会,一拳打中他的肋骨。其实,这一拳不重,只要他继续闪避,便没事。但血气方刚,岂能受辱?南美人第一反应就是还击。还没看明白对手的空当,他就凭着一股子刚猛打过来。
  “打拳要有城府。人家用招数逗你,刺激你,你要是这点气都沉不住,立刻就要还手,那么,在这种情绪下面,等于把自己的弱点敞开给对方看。”
  南美人输了。
  另外一次是最近。邹市明每天都在洛杉矶的一家拳馆练习。陪练是一位前职业冠军,拿过两条金腰带,可是他已经四十岁了,状态下滑,又刚刚有了孩子,生活负担很重,没有比赛,就没有收入,只好靠陪练来补贴家用。
  
  有一天上午,邹市明和他做对抗练习,被一拳打到左眼,旧患复发。在邹市明的职业生涯里,这样的情形曾经反复发生过无数次。每一次,只要他闭一会儿眼,缓一缓,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画面就能恢复正常。可是这一次,下手确实狠了,邹市明好几次闭眼,又好几次睁眼,眼前还是一片模模糊糊影影绰绰。两个拳台,两个对手,四只手,无数根拳绳。
  邹市明慌了,一个人退到拳台角落,背对所有人。
  “那一刻,我不知道我脸上是汗还是泪。我这个岁数,曾经无数次想过,在哪个时刻我会退役。我想,如果这就是我退役的那一刻,我会怎么样?”
  几秒钟之后,他转身,继续练习。
  “那天打完之后,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我还是跟他一起换衣服,一起说笑话。拳手没有恩怨。他如果不够狠,下次在台上被打的可能就是我。”
  他还是非常努力想要回答我的问题:“如果说拳击有哲学,我的哲学就是,拳击是一样绅士运动。什么叫绅士?有城府,无恩怨。”
  我们没办法把拳击和绅士联系在一起。不过,拳击手确实是个有诗意和悲剧色彩的职业。一个男人,赤裸上身站在台上,被人围观,和另外一种生活搏斗。他看起来很可怜,但又是个斗士,要靠肉身赢回尊严。肉身就是武人的家。哪有什么关山万里,哪有什么四海为家,身体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哪一天,身体没了,家就没了。
  我问他,看没看过徐皓峰?他说没听说过。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一拳被人把家打没了,这种感觉,徐皓峰写过。形意门传人李尊吾,学成下山,入世争名,头一个就要拿高手祭旗。高手倒下,被家人用一床蓝印花棉被裹上,抬回家,两个月之后就死了。他记得蓝印花棉被的味道,有一股旧棉花的霉味。一举成名,行走江湖,想起这股子老棉花的霉味,都会一阵阵恶心。
  邹市明是个粗人,他不懂得这其中的况味。他只记得,那天回家,眼前还是流动的双影。他老婆递给他一杯水,他去拿,杯子在左,伸出的手在右。摸索半天,默默喝下一口。他老婆不知道她的男人这一天经历了什么。万言不值一杯水。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8153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所谓极致的忍耐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沙门。他穷得一无所有,终日以乞讨为生,但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不伤害生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有一次,这个沙…

    2025年1月16日
    31
  • 克制情绪

      有一位经理,一大早起床,发现上班时间快要来不及了,便急急忙忙地开了车往公司急奔。   一路上,为了赶时间,这位经理连闯了几个红灯,终于在一个路口被警察拦了下来,给他开了罚单。 …

    2025年1月22日
    37
  • 读《哈姆雷特》有感300字

    纷纭的大千世界中有鲜花,也有毒草,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哈姆雷特》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故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它不仅只是一出复仇悲剧,而…

    2024年4月4日
    104
  • 钱学森观后感1200字

    3月7日,我们党支部三名支委,在党总支的要求和安排下去观看了电影《钱学森》。看完之后,我们几人感慨良多。 总体来看,电影拍得一般。如果之前对钱学森没有太多了解,看完之后,钱学森给人…

    2024年4月11日
    108
  • 奔跑吧,先生

         365天,每天一个马拉松,可行吗?对于32岁的英国人罗博·扬而言,还好吧,拥有“英国马拉松先生”称号的他有份体面的特种车辆工程师的…

    2025年1月17日
    33
  • “高考”后唐朝考生的毕业旅行

         “寒窗蛰守痴既往难咎,翰林文墨消得容颜孱瘦,纵愿凌云志功成名就,求得一朝衣襟风光宦游。”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學生们也有毕业季,…

    2025年1月4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