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房奴,做霍比特人

       “我们都需要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居所。”丹·普莱斯承认,可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摆脱无尽的按揭贷款和房租账单”?大多数现代人会无奈点头,而普莱斯说,不,只要你愿意住个小地方,比如,挖个地洞。
  22年前,普莱斯还是一名职业摄影师,拥有一本黑白摄影杂志,有妻有子,岁月静好,他却感到,为房贷和房租打拼的日子已经让他远离生活,吸干了他的创造力。他决定换种活法。
  他离了婚,回到故乡俄勒冈,找到一块荒弃的土地,又弄了个二手印第安圆帐篷,一住三年。若不是冬天太冷,生活倒也舒适。他又尝试了树屋和山地帐篷。10年后,他想到一个长久之计:地洞。
  一片叫约瑟夫的小树林里,坐落着普莱斯的印第安河边牧场。小土丘里,藏着他的“霍比特人世界”——爬过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门,就进入由木板搭起的地下家居。台灯照亮长毛绒地毯和方形天窗。这个高度只能坐着、长宽只够伸直腿的地洞,就是普莱斯过去13年的家。
  穴居生活是现代化的,有烤箱、炒锅、书架、CD播放器、电话和木棍支起的衣架,按普莱斯的说法,坐着的时候,“一切都在手臂范围内”,这叫“人体尺寸”。人坐着就能看见所有东西,不用找,无压力。
  他的穴居世界不止于此。屋外,有装修成西部牛仔风格的厕所、木板搭起的桑拿房和淋浴间。他还引来附近的溪流,把沼泽变成草地和池塘。
  地下电路支撑着他的现代霍比特人世界,但普莱斯计划明年尝试用丙烷发电,这样,他就可以彻底摆脱现代线路了。
  拥有一块秘密领地是每个人的梦想,普莱斯说,小时候,当你找到了这么个地方,你就可以逃离。长大后,逃离的梦想失落了。在他看来,建造地洞,是重新用孩子的眼光去打量世界。
  画画也曾是他的童年梦想。10年前,他发现4岁的儿子画画远比自己有想象力。“每个人生来都是艺术家,长大后却遗忘了”,他决定重新像孩子看世界那样照着真实画画。现在,他每天质朴的儿童画记录看到的世界,树林里死去的鸟,某个看房子的角度和被世界忽视的人。
  普莱斯回忆从前的日子,“生活如此有规律,以至于你成了它的奴隶。”现在,他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散步,爬到最高的树上看天,“你可以过自由的生活,和大自然的节奏、你的节奏和谐共处。”
  这样的生活不贵,一年5000美元就已足够。租下这块地每年只需100美元,喝小溪里的水,付点电费。赚这点钱不难,普莱斯兼职帮一块坟场照管草地,虽然收入不高,倒也怡然自得,因为“做这样的户外工作,不用忍受办公室政治”。
  独特的生活方式本身也带来收益。大约100名粉丝,愿意花5美元买他的手绘日记;有公司送来帐篷,有人送来夹克,还有皮鞋商为他供应鞋子。几年前,三轮车商Wizwheels送了他一辆价值2000美元的三轮车,资助他去旅行,画下旅途见闻。当然,普莱斯也顺便给三轮车做了广告。
  “从前,我拼命工作,只为赚一点钱活下去。”普莱斯说。现在,他只花一点时间工作够了,不仅能活下去,还能做他喜欢的事——画画和旅行。
  几年前,普莱斯出了本书,叫《我的小房子》,从怎样选一块合适的土地,到怎样用最简单的工具和免费的材料搭地洞,一样样画给人看。
  这位“21世纪的梭罗”梦想其实只有一个:简单地生活。“一点点钱就能让我们活下去了。因为,我就是这样活的,可以画给你看。”在新书《彻底的简单》中,普莱斯这样说。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92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追寻等7则

         未来的模样,过去的情结,纠结的爱情、梦想、烦恼,或者别的,无论此时此刻的我们如何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如何充满好奇,希望借魔镜看穿一切…

    2025年1月9日
    45
  • 还年轻

         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吃包子,当时正好是吃饭的高峰时间,可能因为人太多,老板做得比较仓促,我们点了两屉包子,其中有一个包子上…

    2025年1月17日
    50
  • 家园 [俄国]勃洛克

    世上有个最纯真、最愉快的节日。它是对黄金时代的回忆,是如今快消失殆尽的一种感情——对家园的感情的最高点。 在俄罗斯家庭,生日如圣诞枞树烛光晚会那样幸福愉快,如松脂那样纯真明洁。居首…

    2025年1月23日
    51
  • 鹦鹉遗恨

    张勇 清朝有本《南吴旧话录》,说明代隆庆年间进士冯时可娶了小妾,养着只鹦鹉,丫鬟们拍马屁,教鹦鹉喊小妾“夫人”,小妾心花怒放,吩咐下人精心喂养。冯时可却颇为不安,按当时的法规,妻妾…

    2025年1月8日
    59
  • 《冰川时代5》观后感500字

    9月10日上午,小记者们集体观看了电影《冰川时代5》。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只松鼠为了追它那颗滚落的松果,从而引发的地球危机。地处北极的许多们都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它们跋山涉水,担负着拯…

    2024年4月17日
    15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00字

    我们的生活过得太躁。看完朱光潜老先生送给我们的十二封信后,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十二封信,每一封有着一个主题,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我看来却包含了所有。每一封信中都显示着这位美学大…

    2024年4月4日
    11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