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强大的人,不会轻易鄙视他人

     有不少作家在作品中描写来自人群的恶意。比如严歌苓有一个短篇叫《耗子》,写到在一群漂亮、活泼的文工团女兵里面,有个女兵叫黄小玫,她有不少小毛病,邋遢又虚荣,还爱撒谎。种种原因使黄小玫成为女兵集体欺侮的对象。甚至连黄小玫自己,也成为她们的帮凶,每次面对其他女兵的捉弄,她便又赖皮又轻贱地笑个不停。她急于与别人结盟,所以倍加配合地把自己变成取笑对象。
  黄小玫最后疯了。实际生活中,少有冲突这么激烈的悲剧,但很多集体,都会天然地汰选出一两个被排挤的人物——他们甚至完全没做错什么,只是因为笨拙、内向,甚至只是出现的时机不对,便成为集体恶意的发泄对象。

  绿妖的小说集《寻人启事》,就写到两个被集体排挤的人:李小路和赵海鹏。赵海鹏是因为结巴,李小路呢?“我试图混进人群,但我惊人的笨拙成为所有女生的笑柄……我额头好像有一行隐形大字,写着‘请来欺负我’。现在我知道人是有恶意的,这恶意总要去向一个地方,像水往低处流,我就是人群中的洼地。赵海鹏身上也有那行字。”
  是的,李小路比黄小玫更无辜,也更常见。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就遇到过不止一个的李小路,或者说,我怀疑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李小路,在这种可能性发生之前,我得加倍小心。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们班上来了一名插班生,因为是新来的,她的一切被挑剔的眼光放大,人们传说她因为父母离异而转到我们学校,传说她因为妈妈不要她了,所以长了满头的虱子。我们害怕被传染虱子,其实是害怕被传染她的孤立。所以我们参与这些传说,在交头接耳中爆发出同盟者的欢笑。
  那时候上体育课,经常需要两人配合,做一些仰卧起坐之类的活动。一般来讲,都是由队伍相邻的两人一组。所以,站在这名插班生旁边的那名女生,一到需要合作的时候,就会找各种借口,有时不舒服了,有时想休息了,担心过于合作了,会跟这名插班生一起,成为被嘲笑的对象。
  有一次,排在这名插班女生旁边的人,是我。那节课是二人三足的比赛,沮丧的心情让我磨蹭,磨蹭,我的搭档没有催促我,似乎知道这磨蹭的意思。最终,我们各自的一只脚还是被绑到一起,跌跌撞撞向前冲,结果竟赢了。
  阿弥陀佛,我没有受牵连被孤立。但故事没完,后来,我在课间收到这名插班女生的小字条,不外是想成为朋友的意思。我忙不迭地、不屑地把那字条扔了。我把这当成一个笑话告诉了我别的朋友,于是她更加成为笑柄。
  谁都可以自诩善良,事实上,人性的势利,我不止一次在自己身上感到。而且,我也可以肯定,很多人都会像我那样。人们需要抱团,因为集体才安全。排挤同一个人,可以使一个小集体更有向心力。是的,我们也许不会主动去伤害一个弱者,但是以强者的意愿为圭臬、向强者示好,却是本能。
  当时我们还算是孩子。但事实上,直到上大学时,甚至参加工作的初期,我都看到过类似的情况,可以说,哪里都有黄小玫,哪里都有李小路,哪里都有插班生,他们被恶意对待的根本原因是,在集体中,他们是弱的那一方。
  每年七月,都有年轻人踏上工作岗位,还有更年轻的人,则在九月,到一所新的校园去。这些即将处于各种小集体的年轻人,也有可能遇到以上我叙述的那些事。如果要利用一下“过来人”的身份,我能想得到的是:永远保持自省,尽量争取强大。保持自省,是尽可能对自己的恶意有所觉察。而争取强大,是因为,真正强大的人,不会轻易鄙视和轻慢他人,鄙视和轻慢都是暴戾之气,是对主流的取悦。真正的强大是自由,既不需要集体给你安全感,也不害怕孑然独立。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86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变形记》观后感600字

    昨天,我观看了今年《变形记》的第一期节目――《山路弯弯》,故事的讲述了在城市里生活的少年李锦鉴不一爱一学一习一,因上课看漫画书不服从管教打伤,回家后玩游戏,一妈一妈一为保护他的视力…

    2024年4月4日
    108
  • 贺友人瘦

            新春之际,贺人寿则可,贺人瘦则太不合时宜了,更何况,愚之友人并非胖得需要“减肥”。只…

    2024年12月31日
    52
  • 来自大洋彼岸的思念

           熊:   我来美国快一年了,没想到不能跟你同床共枕的时间已经过了这么久。没有我抱的日子你还习惯否?不过想来家里也是生活单调,估…

    2025年1月14日
    48
  • 红书读后感500字

    【第1篇】 一部电视剧《亮剑》让我认识了一位英雄――李云龙,翻开小说《亮剑》,让我领略了“亮剑”的精神。 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在李云龙的带领下,军官们舍生忘死,身先士卒。每次大战前…

    2024年4月10日
    123
  • 爱情与毒药

         传言福建有户人家的女儿,未出嫁就死了,家里把她安葬了。可是过了一年多,亲友却在外地见到了她。开始只是觉得长得像,再注意听她说话的声…

    2025年1月4日
    49
  • 《父亲的自行车》读后感

    这篇文章给了我不少的触动,本文讲述了:作者拿买窗帘的钱买来了自行车,由于当时是七十年代,作者的虽得到了外人的羡慕,可却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先是作者的生气,再者街坊邻居纷纷来借车,而…

    2024年4月13日
    1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