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寝室有几个微信

群韦

微博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女生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一个寝室6人5个微信群。”网友们诙谐地调侃着,分享经历。“黑衣大葛格”的回复得到了1433个赞,高居榜首,“其实就是6人建了6个群,1群没有A,方便说A的坏话,2群没有B,以此类推……还有一个你不知道,因为那个群没有你。”

年初,大三学生星辰搬出了寝室租房,导火索是件小事。一堂分組讨论课上,3位室友不同意她进入小组。“你在别的班不是有很要好的朋友吗?你去找她吧,我们已经和别人组队了!”在室友微笑地回答中,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后来,星辰得知,3个室友一直在另一个“3人微信群”里打得火热,甚至拉进了班级其他同学,却在寝室微信群不发一语。

最让星辰绝望的是,“孤立”她的3个室友,其中有她大一时最要好的闺蜜。而那位闺蜜通过“站队”进入3人小团体,以寻找归属感。寝室微信群除了带来欢声笑语,有时也会成为信息时代校园冷暴力的抽象施暴点。

杉月坦然回忆大学时代4人寝室的5个微信群,“一开始是对一人不满,后来寝室关系变得扑朔迷离,第2、3甚至第5个群一一出现了。这也无甚不可,只是很怀念大一只有一个群的时光”。每次新群的出现,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她不在寝室时,室友会不会说她坏话?她在寝室时,室友又会不会在微信群里讨论些什么呢?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被打破。

这令人联想到朋友圈一个昙花一现的APP,名叫“秘密”。概念引自美国的原版secret,主打熟人匿名社交。这个APP为人们制造了一个完全匿名的朋友圈。即言论匿名,不必负责。很多人就会分享一些好友的秘密在里面,“反正别人不知道我在说他”。当你看到别人或讽刺或诉说你的秘密,就会怀疑身边人,所有人互相揣测,陷入死循环。

大学生灰原的寝室4人3群。不过与前面剑拔弩张的微信群关系不同,寝室的3个微信群是公开化的,并且大家都默认且尊重这种群关系。一开始,灰原偶然听到寝室的两人谈论她看不到的群里的事情。总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后来熟了,发现全然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团体,尊重他人及其朋友之间的隐秘交流,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寝室有几个群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有没有一颗开放、坦诚的心。对于他人的关系,保持一种尊重的心态。就像灰原的寝室,室友毫不介意告知她其他群的存在,她也选择尊重。这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结果,而是人与人长期相处后建立的信任。

寝室多个微信群,只不过是电子通信发展下复杂人际关系的具象化展现。这就像有人为小说、游戏画的“人物关系图”,指示箭头众多,令人眼花缭乱。

这个信息化时代,每天我们都被灌进了太多的东西。也许有人说人心不古,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寝室只有一个群,每个人都在心底呼唤着单纯、质朴的灵魂,每个人都渴望着真挚、坦诚的同窗情谊。对现实的妥协未尝不是以退为进,退一步进两步,对待寝室群的“大智若愚”莫过于此。

(刘振摘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3月31日 图/麦小片)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65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名叫牛皮的插班生读后感800字

    《名叫牛皮的插班生》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是杨红樱。这本书一共有20个小故事,故事内容很精彩,故事情节非常有趣! 下面,请跟我来认识认识书中的牛皮吧! 马天笑先生是打…

    2024年4月6日
    114
  •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600字

    一口气读完《射雕英雄传》,我忍不住羡慕起了郭靖,“郭靖那么笨,却傻人有傻福,真不公平!” 笑着说:“老天会爱‘笨小孩’,就像现在的人特别喜欢农民家养的鸡、产的蛋……并把它们称为笨鸡…

    2024年4月4日
    114
  •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600字――让宽容荡漾心中

    最高贵的复仇方式是宽容。宽容就是清凉的甘泉;宽容就像是温暖的火炉;宽容就像不熄的火把。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题记     粉红的书面,几张薄薄的纸张,…

    2024年4月3日
    90
  • 心态归零

         贞观二十三年,病重的唐太宗突然下了一道圣旨:贬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为叠州都督,即刻上任。消息传来,中书省的官员都蒙了,因为就在此前的…

    2025年1月15日
    28
  •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从大学开始学习心理学到现在进入工作岗位,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感受。面对心理学,感觉它一直是一门难以捉摸的学科,难以理解。但这本是给我的感觉是真切, 如果想了…

    2024年4月11日
    96
  • 莫高窟相守,北大恋人用58年书写旷世奇缘

           故事的女主角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敦煌的女儿”,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她,25岁开始便扎根敦煌,潜心敦煌文物研究、保护…

    2025年1月6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