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曹操,晋宣司马懿。虽生前非帝王,实有开国之功。都是枭雄,连评价也有许多类似:权变,诡诈,深谋,酷虐……然而格局,却是差得大了。
司馬懿在小说里,被塑造成诸葛亮的终身对手。《三国志》里注引都吐槽: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
司马懿十倍地盘,手握精锐,占据险要,只敢自我保全,任诸葛亮自来自去。意思很明显了。
大概罗贯中的想法,诸葛亮天人也,得搞个超级对手才能配他,所以凭空提了司马懿许多戏份,好显得有诸葛亮时,司马懿有对手;无诸葛亮时,司马懿天下无敌了。
然而,司马懿终究是差了曹操许多的。
曹操以一归乡校尉起兵时,海内大乱,群雄林立,东汉其实已亡。到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时,天子自长安东奔,群臣死于沟壑,洛阳已成残垣。汉献帝与一乞丐无异。
所以曹操匡扶汉献帝,类似于项羽扶立楚怀王,简直凭空扶起一个朝廷。其实那时,天下哪里还有汉室?
曹操这一辈子,平黄巾,扫群寇,挟天子,平李郭,灭吕布,破袁术,伏张绣,破袁绍,定河北,抚关中。起家时不过一郡之地,十几年间,天下十三州,定其九州半,江山得了三分之二。
论武,则天下三分之二实实在在打了下来。
论文,则建安风骨,三曹豪诗。
本人虽然酷虐变诈,但实在不失为奸雄。
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虽有吹捧之嫌,但也无法否认,确乎是旷世奸雄。
司马懿呢?
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雄略内断,英猷外决,也是个人物。然而:
曹操是借汉室威名,凭空打了天下三分之二。司马懿是受遗二主,佐命三朝。也平过孟达,也平过辽东,也扛过诸葛亮,但也算个好干臣。
本来有机会成一代忠臣。可是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靠权谋变诈、不守信用。
当时正始之变,曹爽部下谋士桓范,建议曹爽征召兵马与司马懿对决。司马懿则让太尉蒋济去对曹爽说:“太傅(司马懿)指着洛水起誓,只要兵权,不会害你。”曹爽考虑了一夜,相信了司马懿,交了兵权。可惜司马懿根本不知信用为何物,正月兵变,二月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司马家从此掌权。司马懿没忘记蒋济,封他都乡侯,但蒋济自觉失信于人,传了假消息,坑了曹爽,拒绝封赏,当年也发病去世了。
即,司马懿医生最关键的一次得手,是一次内乱,还是靠阴谋和失信来获得的,实在不算光彩吧?
司马懿自己的后代晋明帝司马绍曾经问王导,司马氏何以得天下。王导就说了。司马绍害羞得脸往榻上一搁,说得国如此,怎么能长久?——连自己后代都看不下去,就不能怪历史对曹操和司马懿,厚此而薄彼了。
罗贯中《三国演义》虽然常调侃曹操,但到最后,还是给了他一段好诗送终。最后一句是,“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曹操是有资格谈笑风生,鄙夷天下论者。当年他自称“天下无我,不知几人称孤,几人称王”,这话实在不是吹牛:袁术这个假皇帝,不就是他搞掉的?各色伪称皇帝者,又被他对付了多少?再是酷虐变诈,终究是英杰雄奇,三分之二的天下,是他硬生生打下来的。
司马懿后来为子孙奠定基业,得的天下,却是靠权变忍耐、阴谋诡计、动辄夷灭三族,坑过来的。
结果论者,自然会觉得司马懿好些,厚黑嘛,狠辣嘛,能忍嘛。然而西晋享国不到四十年,还不如魏国呢。世上许多事,并非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即以个人论,则魏武纵横天下,鞭挞宇内,对手是外人,是乱世;司马懿一生在意的却是权力与自己。其格局大小,才具高低,一个是眼里只有沧海横流的奸雄,一个是伺机而动的阴谋家,实在不是一个档次啊!
(星星光摘自微信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图/李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