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家教你斗渣男

万喆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相继出台了。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ichard Thaler已经名满江湖。在实至名归背后,是方兴未艾一直不被“主流化”的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会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换言之,大家都是人嘛,大家都软弱没有自制力、愚蠢没有判断力。与此同时,大家又都受到社会、文化等不同背景的影响。

那是不是说人们就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了?那经济学还有什么意义?这大概是传统经济学者最想一边嗤之以鼻一边问的问题了。

“确定效应”和不愿意离婚的丈夫

一对夫妻,丈夫有了小三。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看,对男方,新人甜蜜,绝对应该离婚啊;对女方,老公背叛,不忠不信,绝对应该离婚啊。但是,首先,男方不愿意离婚。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A.你一定能赚30000元。B.你有80%的可能性赚40000元,20%的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都选择A。

“理性”而言,选择B收益更好。但是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厌恶风险,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这就是前景理论里的“确定效应”。

所以,当男方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家庭在手,对老婆并非极度不满意,他处于收益状态,厌恶风险,拒绝失去已经到手的。他不愿意离婚。

“反射效应”和不愿意离婚的妻子

还是这一对夫妻,还是男方出轨,往往我们会发现,女方也不愿意离婚。受到了一万点伤害的你,为什么也难以割舍,为什么也不愿意一刀两断走向未来?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A.你一定会赔30000元。B.你有80%的可能性赔40000元,20%的可能性不赔钱。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投票结果是,大部分人选择B,愿意“赌一把”。“理性”而言,可能会选择A。毕竟(-40000)×80%=-32000,风险要大于-30000元。

然而,当人在面对必然损失的抉择时,会很不甘心,宁可冒险。他们变得偏好风险了。这就是“反射效应”。

老实说,“反射效应”真的很非理性,却经常出现。有统计数据表示,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出现亏损,是“割肉”还是冒着“套牢”的风险希冀继续守候出现“翻身”奇迹?看上去,宁可被“套牢”的人更多。

这就不难解释那些“死也不肯放手”的“原配”们了。面对正在失去丈夫和完全失去丈夫,哪个更糟糕?“理性人”理当计算自己现在的苦苦挣扎、将来的青春年华等,但是恐怕“反射效应”才是当前妻子心中的汹汹主流。“赌一把”,打个翻身仗,把老公彻底抢回来,把小三彻底打败,也许生活就完全覆灭,但也许生活从此新生呢!

“心理账户”与爱出轨的丈夫

但是说到底,丈夫为什么会出轨呢?可能他也有个“心理账户”吧。

什么是心理账户?Thaler举过一个实例。约翰先生一家存了15000美元准备买一栋理想的别墅,他们计划在5年以后购买,这笔钱放在商业账户上的利率是10%;可最近他们刚刚贷款11000美元买了一部新车,新车贷款3年的利率是15%,为什么他不用自己的15000美元存款买新车呢?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钱都是钱,具有替代性,可以用来干所有事,没区别。但Thaler认为,与传统理论相反,人们根据财富来源与支出划分成不同性质的多个分账户,每个分账户有单独的预算和支配规则,金钱并不能容易地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Thaler将这种金钱不能很好转移,不能完全替换的特点称之为“非替代性”。

比如人们一般会把辛苦挣来的钱存起来不舍得花,而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这也可以解释送礼物,自己舍不得买来用的东西,家人买来送给自己就觉得特别满足,因为这份支出从“生活必需开支”账户转到“人情支出”账户里了,给人的感觉也就不一样。

约翰先生的例子中,从理性上说,家庭的总财富不变。但行为经济学说,财富改变了存放的位置,固定账户和临时账户具有非替代性,人们的心理感觉不一样。

于是,丈夫把你放到了一个“固定账户”里,同时,还把其他人放到一些“临时账户”甚至“人情账户”“文娱账户”“休闲账户”里,他会说,你们都是不可互相替代的,他就顺理成章地享受着一大堆一生挚爱许多的美好生活,因为他为自己“家中红旗不倒,四处彩旗飘飘”找到了最好的理论依据。

“参照依赖”和想拖死第三者的妻子

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这样苦苦撑着、苦苦拖着,自己岂不是很痛苦?这个问题很好。不过,什么叫做“很痛苦”?如果看传统经济学的假设中,人的选择与参照点无关。那么,“痛苦”就是“痛苦”。但是现实中,就是这样而已吗?

你一年收入10万,同时工作的其他同事都收入8万,你痛苦还是幸福?你一年收入12万,同时工作的其他同事都收入15万,你痛苦还是幸福?你一年收入10万,同时工作的其他同事都收入8万,然后你跳槽,一年收入12万,同时工作的其他同事都收入15万,你痛苦还是幸福?

行为经济学证实,人们的偏好会受到单独评判、联合评判、交替对比及语意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所谓的损失和获得,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这就是“参照依赖”。

所以,你会发现,这位迟迟难以下定决心的女方往往在考虑,如果我离婚,会不会比现在过得更差?如果我离婚,会不会大家都歧视我?如果我离婚,会不会大家都觉得我输了?

不过,最大的杀器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我痛苦吗?我痛苦。但是我这样拖着他们,他们好不了,他们也会很痛苦。看到他们也痛苦,我就没那么痛苦了。这真是最符合“参照依赖”的一种想法了。

“损失规避”与净身出户

怎么着?那这婚还真离不成了?对不起,人就是这样,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所以,人们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往往很不甘心,容易冒險。

这便是“损失规避”: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10000元,输了失去10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A.愿意B.不愿意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绝对公平。但大量类似实验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因为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失”带来的痛苦与“得”带来的快乐并不平衡,因此人们对这个理性上“公平”的赌局感受并不“公平”。

不要慌,如果改变筹码数额呢?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失去10000元?

这大概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婚姻中“过错方”应该付出更多财产进行弥补的意思吧。虽然在法律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在经济上,通过更多的弥补才能将打破现状带来的损失平衡,的确能够获得较好的解释。

你要离我而去远走高飞?那你净身出户!你把我当成一个不过是固定一点的账户?那就原谅我把你的资产清零!

我们以为经济理论只发生在股票涨跌、楼市浮沉之中,其实不然,经济本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被解释,我们所做的一切研究本来就是在试图解释人类自己的所有行为。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589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400字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命运压不跨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而霍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敢于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天文物理学家。 我读了《向命运挑战》这篇文章之后,就被深深地感动了…

    2024年4月4日
    66
  • 《拒贿》

    吕文穆公蒙正①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②。有一朝士③,家藏古鉴④,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⑤。其弟伺间⑥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敢复言…

    2025年1月1日
    6
  • 我的同桌是班长读书笔记400字

    书名:《我的同桌是班长》  作者:伍美珍 主要内容:《我的同桌是班长》这本书记叙了主人公杨自热幽默风趣的生活及家庭生活。从一件件中让我们感受到杨自热这个人的性格究竟是什么…

    2024年4月8日
    77
  • 《翻越远方的大山》 读后感

    今天我学了课文《翻越远方的大山》这篇文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主要讲述了刘翔与被称为“跨栏王”的约翰逊,从赛跑到许多年后超越他的比赛过程。一直以来约翰逊就象是挡在刘翔面前的一座…

    2024年3月30日
    66
  • 读者文摘读后感300字

    【第1篇】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这一个学期里读了两本必读书目了。在第两本书目中,虽然两本都非常精彩,但相对来说我觉得第二本书目也就是《读者文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本书分为…

    2024年4月11日
    86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350字

    【第1篇】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伟大的作家丹尼尔•笛斯的作品。 读完这本书后,我十分佩服鲁滨逊,因为,他可以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独自生存28年。28年里,有多少艰难险…

    2024年4月4日
    10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