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有静气

     国学大师梁漱溟说:人之区别于动物者,是人类有智慧。智慧,可以写万本书,读百万年,也可归结为一个字:静!
  为说清楚这个道理,梁先生讲了个故事: 科学家逮来几只猴子,让猴子排队站好。立正,稍息。然后拿出一只瓶子,让猴子看清楚:喏,这是一只瓶子。猴子扭头不看。嘁,一只空瓶子,有什么好看的?
  科学家拿出两粒花生。猴子的眼睛立即转过来:花生米,要吃!
  但是科学家好坏,不给猴子吃。而是把花生米放进瓶子里。再把瓶子递给猴子。这下猴子们可急了,花生米就在眼前,却始终吃不到,这是怎么回事?
  猴子用力晃瓶子。晃著晃着,无意中瓶口向下,花生米掉落出来,猴子赶紧抢过来吃掉。猴子吃到花生,要花费10分钟。
  进入实验下一步。
  下一步的流程,还是先把花生米放进瓶子里。 但是,科学家会认真地向猴子示范:看好了,猴宝宝,要想吃到花生,就必须先把瓶子倒过来,让瓶口朝下。 但猴子根本不看科学家的动作,猴眼死死盯着花生米。结果等瓶子到手,还是要花好长时间,才会吃到花生。
  把花生米拿出来,再教导猴子, 更没效果。
  这就是猴子和人类的区别!
  可如果瓶子里有了花生,猴子的注意力又会被花生死死地吸引,对科学家的动作无暇顾及。
  这说的是猴子吗?有些人,岂不也是这样?
  清朝时,有个叫翁同龢的人,曾出任过两代皇帝的老师。他在教导皇帝时,全部课程可以归为一句话: 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一个人沉静到这种程度,才会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反应神速而敏捷。
  林夕,曾讲过这样一件事:说是有个女孩失恋了,决意自杀。临死前,只想再见闺蜜一面,此生别无留恋。
  闺蜜立即驱车赶来,说:“既然决意一死,恐怕我也拦你不住。但你是我人生中唯一的好友,临死之前,怎么也要陪我吃顿饭吧?”
  那就吃吧。
  闺蜜带女孩去了家人声鼎沸、异常嘈杂的餐厅。女孩本来有一肚子的悲怨,要向闺蜜倾诉,可挑了这么个怪地方,说话要大声喊的,根本没法说,那就开吃。
  闺蜜点了一大桌子美味的菜,两个人争先恐后地抢着吃。一直吃到肚皮肥圆,香汗淋漓,这才停下来。
  闺蜜问:“好吃吗? ”
  “好吃。”
  “以前吃过吗?”
  “没吃过。”
  “那还想不想死了?”
  “不想。”
  “为啥这么快改主意了?”
  “因为世上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就为个渣男死掉,再也吃不到,我岂不是傻?”
  林夕讲的这个闺蜜,就是个有静气的人。 举重若轻化影无形。
  成大事者有静气,不只是说说而已。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57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读2013《感动中国》有感600字

    在过去的2013年里,我们得到过,失去过,也感动过。我不得不说,《感动中国》作为一个时代的特色,也确实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食粮。我想,我们也该把感动当做砝码,去掂一掂我们心灵的…

    2024年4月4日
    108
  • 鹿和狼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第1篇】 《鹿和狼的故事》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哲学性的文章,作者用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对的热爱以及对破坏者的痛恨。 在美国的凯巴伯森林,生活着一群温柔善良的鹿,可是凶恶残…

    2024年4月9日
    100
  • 读《慈善读本》有感400字

    爱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只能用心来感受、体会。 在《慈善读本》中讲述了许多有关爱的故事:《一颗赤子之心》、《大爱者爱国爱天下》……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些故事中的爱,体会其…

    2024年4月4日
    100
  • 张晓风《秋天·秋天》

    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是哪个聪明的古人想起来以木像春而以金像秋的? 我们喜欢木的青绿,但我们怎能不钦…

    2025年1月24日
    40
  • 日本动漫为什么能让人“上瘾”

         早几年,当日本动漫《死神》在持续播出366集终于结束后,一大批粉丝心碎了,有人竟称“死神都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的确,日…

    2025年1月10日
    43
  • 读《苦儿流浪记》有感800字

    在今年里,我读了由法国著名小说家马洛编写的《苦儿流浪记》一书,他是以写情节剧小说载入法国近代文学史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法国塞纳滨海省布依市,他辛勤写作共创作了70多部作品。包括《苦…

    2024年4月13日
    1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