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背井离乡的大学生都全身心地经历着乡愁,胃的反应尤甚。故乡的美食像胎记,深刻地烙在我们的身上。刚开学那会儿,川渝的同学吃到后街的火锅开始怀疑人生,闽粤的同学为我们贫瘠的早餐而扼腕叹息,家乡的距离越远,越是哀声载道。每天吃饭的时候,更是进行一场集体的思乡,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聊着眼前的辣不是辣,你说的咸是什么咸。
按理说花两个小时就能赶到家的我不应感叹什么乡愁,但每天清晨躺在床上,感受着由胃发出的最原始的求食欲,脑子里第一反应竟是鸡蛋饼,醒来后却只能陷入想而不得的惆怅。离宿舍不远的一隅有一个小篷,做的是山东煎饼生意,薄薄的饼皮里面裹的内容极为丰富,有酸豆角,土豆丝、海带,甚至辣条,再花个一两块还能配个培根里脊。一如山东人的豪放,硕大的饼把袋子撑得满满的。每天早上把嘴张到最大,咬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惊喜。但即使我开学被山東煎饼喂胖了两斤,我还是觉得它繁多的内馅反而有些喧宾夺主,不及切切实实保留了鸡蛋鲜嫩质感的鸡蛋饼。鸡蛋饼的干净简单,让我想起夏天穿着白衬衫的男生,有着阳光的笑容,和被阳光晒成的健康肤色。与之相比,山东煎饼更像是饭桌上给你灌输人生道理的朴实二叔。
先用铲子轻刮一遍锅,一个像竹蜻蜓的木器把牛奶状的面糊均匀刮开,蛋靠着锅沿轻轻一磕,蛋黄把白色底布晕成了金黄色,浇上油,撒上点葱花和芝麻,金碧辉煌在画卷上绽开来,美到了极致时却另起一页,刷上深色的甜酱和通红的辣酱。阿姨用铲子的尖口轻轻划开火腿肠的外衣,并把它切成两半暂时埋在蛋饼皮下,此刻,万事俱备,只需用指尖轻轻翻开单薄却不失内容的一页,将金黄色摊在太阳下,对折成整齐的长方形,火腿肠巧妙地夹在里面,丢进一个塑料袋,最后裹上路边的小传单以防顾客烫手。
有句话说的好“家乡是一个你在时嫌弃离开时想念的地方”。高三备考时,厌倦透了这个鬼地方,也同时厌倦透了吃了十七年的鸡蛋饼。母亲只好每天换着法给我买早饭,照顾着我的抵触情绪,尽量避开鸡蛋饼。终于我如愿以偿考离了家乡,现在又念起它的好来。国庆回家,堵在半路的我打开朋友圈,眼见着提前到家的同学晒着窝在手里的鸡蛋饼,归心更切。一路颠簸后下了大巴,饥肠辘辘且筋疲力尽的我看着车站门口冒着热气的摊位,一下子就明白了艾青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其实,鸡蛋饼绝非天下第一的美味,只是它被撒上了乡愁的佐料,成了代表家乡的符号,立刻被我们捧上了神坛,此外,上了大学我们才知道,我们本以为家乡独有的特产其实祖国各地都吃得到,只是叫法不同。但唯独鸡蛋饼的确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就像徐州的地锅,南京的盐水鸭,涪陵的榨菜一样,给我们一份“有种味道只有我们知道”的得意来。有如小学时和好朋友上课时相视一笑,一种心照不宣的意味荡开在心间。
(若子摘自豆瓣图/张翀)
何以解愁,唯鸡蛋饼也
•
读后感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522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