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沈从文

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我包定的那一只小船,在天空大把撒着雪子时已泊了岸,从桃源县沿河而上这已是第五个夜晚。看情形晚上还会有风有雪,故船泊岸边时便从各处挑选好地方。沿岸除了某一处有片沙岨宜于泊船以外,其余地方全是黛色如屋的大岩石。石头既然那么大,船又那么小,我们都希望寻觅得到一个能作小船风雪屏障,同时要上岸又还方便的处所。凡是可以泊船的地方早已被当地渔船占去了。小船上的水手,把船上下各处撑去,钢钻头敲打着沿岸大石头,发出好听的声音,结果这只小船,还是不能不同许多大小船只一样,在正当泊船处插了篙子,把当作锚头用的石碇抛到沙上去,尽那行将来到的风雪,摊派到这只船上。

这地方是个长潭的转折处,两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头上长着小小竹子,长年翠色逼人。这时节两山只剩余一抹深黑,赖天空微明为画出一个轮廓。但在黄昏里看来如一种奇迹的,却是两岸高处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脚楼。这些房子莫不俨然悬挂在半空中,借着黄昏的余光,还可以把这些稀奇的楼房形体,看得出个大略。这些房子同沿河一切房子有个共通相似处,便是从结构上说来,处处显出对于木材的浪费。房屋既在半山上,不用那么多木料,便不能成为房子吗?半山上也用吊脚楼形式,这形式是必须的吗?然而这条河水的大宗出口是木料,木材比石块还不值价。因此,即或是河水永远涨不到处,吊脚楼房子依然存在,似乎也不应当有何惹眼惊奇了。但沿河因为有了这些楼房,长年与流水斗争的水手,寄身船中枯闷成疾的旅行者,以及其他过路人,却有了落脚处了。这些人的疲劳与寂寞是从这些房子中可以一律解除的。地方既好看,也好玩。

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莫不点了小小的油灯,拉了篷。各个船上皆在后舱烧了火,用铁鼎罐煮红米饭。饭焖熟后,又换锅子熬油,哗地把菜蔬倒进热锅里去。一切齐全了,各人蹲在舱板上三碗五碗把腹中填满后,天已夜了。水手们怕冷怕冻的,收拾碗盏后,就莫不在舱板上摊开了被盖,把身体钻进那个预先卷成一筒又冷又湿的硬棉被里去休息。至于那些想喝一杯的,发了烟瘾得靠靠灯,船上烟灰又翻尽了的,或一无所为,只是不甘寂寞,好事好玩想到岸上去烤烤火谈谈天的,便莫不提了桅灯,或燃一段废缆子,摇晃着从船头跳上了岸,从一堆石头间的小路径,爬到半山上吊脚楼房子那边去,找寻自己的熟人,找寻自己的熟地。陌生人自然也有来到这条河中来到这种吊脚楼房子里的时节,但一到地,在火堆旁小板凳上一坐,便是陌生人,即刻也就可以称为熟人乡亲了。

这河边两岸除了停泊有上下行的大小船只三十左右以外,还有无数在日前趁融雪涨水放下形体大小不一的木筏。较小的木筏,上面供给人住宿过夜的棚子也不见,一到了码头,便各自上岸找住处去了。大一些的木筏呢,则有房屋,有船只,有小小菜园与养猪养鸡栅栏,还有女眷和小孩子。

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间飘忽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地鸣着吧。”算算日子,再过十一天便过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十天八天?”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

但我不能这样子打发这个长夜。我把我的想象,追随了一个唱曲时清中夹沙的妇女声音,到她的身边去了。于是仿佛看到了一个床铺,下面是草荐,上面摊了一床用旧帆布或别的旧货做成脏而又硬的棉被,搁在床正中被单上面的是一个长方木托盘,盘中有一把小茶盏、一个小烟盒、一支烟枪、一块小石头、一盏灯。盘边躺着一个人在烧烟。唱曲子的妇人,或是袖了手捏着自己的膀子站在吃烟者的面前,或是靠在男子对面的床头,为客人烧烟。房子分两进,前面临街,地是土地,后面临河,便是所谓吊脚楼了。这些人房子窗口既一面临河,可以凭了窗口呼喊河下船中人,当船上人过了瘾,胡闹已够,下船时,或者尚有些事情嘱托,或有其他原因,一个晃着火炬停顿在大石间,一个便凭立在窗口,“大老你记着,船下行时又来。”“好,我来的,我记着的。”“你见了顺顺就说:会呢,完了;孩子大牛呢,脚膝骨好了。细粉带三斤,冰糖或片糖带三斤。”“记得到,记得到,大娘你放心,我见了顺顺大爷就说:会呢,完了。大牛呢,好了。细粉来三斤,冰糖来三斤。”“杨氏,杨氏,一共四吊七,莫错帐!”“是的,放心呵,你说四吊七就四吊七,年三十夜莫会要你多的!你自己记着就是了!”这样那样地说着,我一一都可听到,而且一面还可以听着在黑暗中某一处咩咩的羊鸣。我明白这些回船的人是上岸吃过“荤烟”了的。

我还估计得出,这些人不吃“荤烟”,上岸时只去烤烤火的,到了那些屋子里时,便多数只在临街那一面铺子里。这时节天气太冷,大门必已上好了,屋里一隅或点了小小油灯,屋中土地上必就地掘了浅凹火炉膛,烧了些树根柴块。火光煜煜,且时时刻刻爆炸着一种难于形容的声音。火旁矮板凳上坐有船上人、木筏上人、有对河住家的熟人。且有虽为天所厌弃还不自弃年过七十的老妇人,闭着眼睛蜷成一团蹲在火边,悄悄地从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或一枚红枣,塞到嘴里去咀嚼。有穿着肮脏身体瘦弱的孩子,手擦着眼睛傍着火旁的母亲打盹。屋主人有为退伍的老军人,有翻船背运的老水手,有单身寡妇。藉着火光灯光,可以看得出这屋中的大略情形,三堵木板壁上,一面必有个供奉祖宗的神龛,神龛下空处或另一面,必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这些名片倘若有那些好事者加以注意,用小油灯照着,去仔细检查检查,便可以发现许多动人的名衔,军队上的连副、上士、一等兵,商号中的管事,当地的团总、保正、催租吏,以及照例姓滕的船主,洪江的木簰商人,与其他各行各业人物,无所不有。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题名录。这些人各用一种不同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且同样的来到这些屋子里,坐在火边或靠近床边,逗留过若干时间,这些人离开了此地后,在另一世界里还是继续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发生关系以外,与一同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却仿佛便毫无关系可言了。他们如今也许早已死掉了;水淹死的、枪打死的、被外妻用砒霜谋杀的,然而这些名片却依然将好好地保留下去。也许有些人已成了富人名人,成了当地的小军阀,这些名片却仍然写着催租人、上士等等的衔头。……除了这些名片,那屋子里是不是还有比它更引人注意的东西呢?锯子、小捞兜、香烟大画片、装干栗子的口袋……

提起这些问题时使人心中很激动。我到船头上去眺望了一阵,河面静静的,木筏上火光小了,船上的灯光已很少了,远近一切只能借着水面微光看出个大略情形。另外一处的吊脚楼上,又有了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灯光摇摇不定,且有猜拳声音。我估计那些灯光同声音所在处,不是木筏上的簰头在取乐,就是水手们、小商人在喝酒。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水手特别为从常德府捎带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画图!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这正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戚。我如今只用想象去领味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态,却用过去一分经验,接触着了这种人的灵魂。

羊还固执地鸣着。远处不知什么地方有锣鼓声音,那一定是某个人家禳土酬神还愿巫师的锣鼓。声音所在处必有火燎与九品蜡照耀争辉。炫目火光下必有头包红布的老巫师独立作旋风舞,门上架上有黄钱,平地有装满了谷米的平斗。有新宰的猪羊伏在木架上,头上插着小小五色纸旗。有行将为巫师用口把头咬下的活生公鸡,缚了双脚与翼翅,在土坛边无可奈何地躺卧。主人锅灶边则热了满锅猪血稀粥,灶中正火光熊熊。

邻近一只大船上,水手们已静静地睡下了,只剩余一个人吸着烟,且时时刻刻把烟管敲着船舷。也像听着吊脚楼的声音,为那点声音所激动,引起种种联想,忽然按捺自己不住了,只听到他轻轻地骂着野话,擦了支自来火,点上一段废缆,跳上岸往吊脚楼那里去了。他在岸上大石间走动时,火光便从船篷空处漏进我的船中。也是同样的情形吧,在一只装载棉军服向上行驶的船上,泊到同样的岸边,躺在成束成捆的军服上面,夜既太长,水手们爱玩牌的各蹲坐在舱板上小油灯光下玩天九,睡既不成,便胡乱穿了两套棉军服,空手上岸,借着石块间还未融尽残雪返照的微光,一直向高岸上有灯光处走去。到了街上,除了从人家门罅里露出的灯光成一条长线横卧着,此外一无所有。在计算中以为应可见到的小摊上成堆的花生,用哈德门长烟盒装着干瘪瘪的小橘子,切成小方块的片糖,以及在灯光下看守摊子把眉毛扯得极细的妇人(这些妇人无事可作时还会在灯光下做点针线的),如今什么也没有。既不敢冒昧闯进一个人家里面去,便只好又回转河边船上了。但上山时向灯光凝聚处走去,方向不会错误。下河时可糟了。糊糊涂涂在大石小石间走了许久,且大声喊着,才走近自己所坐的一只船。上船时,两脚全是泥,刚攀上船舷还不及脱鞋落舱,就有人在棉被中大喊:“伙计哥子们,脱鞋呀!”把鞋脱了还不即睡,便镶到水手身旁去看牌,一直看到半夜,——十五年前自己的事,在这样的地方温习起来,使人对于命运感到十分惊异。我懂得那个忽然独自跑上岸去的人,为什么上去的理由!

等了一会儿,邻船上那个还不回到他自己的船上来,我明白他所得的必比我多了一些。我想听听他回来时,是不是也像别的船上人,有一个妇人在吊脚楼窗口喊叫他。许多人都陆续回到船上了,这人却没有下船。我记起“柏子”。但是,同样是水上人,一个那么快乐地赶到岸上去,一个却是那么寂寞地跟着别人后面走上岸去,到了那些地方,情形不会同柏子一样,也是很显然的事了。

为了我想听听那个人上船时那点推篷声音,我打算着,在一切声音全已安静时,我仍然不能睡觉。我等待那点声音。大约到午夜十二点,水面上却起了另外一种声音。仿佛鼓声,也仿佛汽油船马达转动声,声音慢慢地近了,可是慢慢地又远了。像是一个有魔力的歌唱,单纯到不可比方,也便是那种固执的单调,以及单调的延长,使一个身临其境的人,想用一组文字去捕捉那点声音,以及捕捉在那长潭深夜一个人为那声音所迷惑时节的心情,实近于一种徒劳无功的努力。那点声音使我不得不再从那个业已用被单塞好空罅的舱门,到船头去搜索它的来源。河面一片红光,古怪声音也就从红光一面掠水面来。原来日里隐藏在大岩下的一些小渔船,在半夜前早已静悄悄地下了拦江网。到了半夜,把一个从船头伸在水面的铁兜,盛上燃着熊熊烈火的油柴,一面用木棒槌有节奏地敲着船舷各处漂去。身在水中见了火光而来与受了柝声吃惊四窜的鱼类,便在这种情形中触了网,成了渔人的俘虏。当地人把这种捕鱼方法叫“赶白”。

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节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红光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和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类的战争,把我带回到四五千年那个“过去”时间里去。

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落了很大的雪,听船上人细语着,我心想,第二天我一定可以看到邻船上那个人上船时节,在岸边雪地上留下那一行足迹。那寂寞的足迹,事实上我却不曾见到,因为第二天到我醒来时,小船已离开那个泊船处很远了。

“……这正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戚。”在沈从文含蓄深情的散文叙述中,只要你细心留意,不难发现往往是一句看似平实的感言,有意无意间表露了他为文的全部心思。

《鸭窠围的夜》,正是这样一篇描写湘西民众生活的动人作品。它以细致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充满“眼泪与欢笑”的画图,寄寓了作者对湘西历史及命运的深深哀戚。

那么,作者是如何展开他的描述与想象,并由此抒发忧思的呢?散文有着一条极为明显的“黄昏—入夜—天明”的时间线索,它虽然为解读《鸭窠围的夜》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但潜行贯穿于作品的另一线索,无疑为欣赏这篇散文另辟一条饶有趣味的蹊径。因为,引导着这篇散文叙述展开的,恰是贯穿始终的奇妙“声音”。

且让我们沉浸到作品营造的氛围中,来静静倾听——先是泊船时钢钻头敲打着沿岸的大石头,发出好听的声音;船泊定后,烧火煮饭的声音便弥漫于夜色笼罩之中;待黑夜占领了全河面时,声音变得更丰富了:船上岸上的说话声,吊脚楼里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笑嚷声,小羊“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一个唱曲时清中夹沙的妇女声音”,吊脚楼里的女人与水手分别时琐碎的嘱托声,猜拳声,远处不知什么地方的锣鼓声……总之,是声音以及由此而展开的想象,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主体。

当然,沈从文不是在百无聊赖地记录这些声音。这种对声音的捕捉与描述中,隐含着他过去的“一分经验”,沈从文正是凭藉着这过去的“一分经验”,去接触湘西子民的灵魂。这在他笔下有反复的表述:“我如今只用想象去领味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态,却用过去一分经验,接触着了这种人的灵魂。”“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水手”、吊脚楼里的女人那种也是眼泪也是欢笑的生活才显得那样真切。

对“声音”更集中的描写还出现在散文的最后第三节。“大约到午夜十二点,水面上却起了另外一种声音。仿佛鼓声,也仿佛汽油船马达转动声,……像是一个有魔力的歌唱,单纯到不可比方……”沈从文笔下这段固执、单调、单纯,却充满魔力的声音的描写,或许可算是现代散文中描写声音的最复杂而动人的片断。追随着这种声音展开的思绪,至此也陡然明晰起来:那种声音与光明,“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那声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类的战争,把我带回到四五千年那个‘过去’时间里去。”对于湘西历史“停滞”的感伤,对于湘西未来命运的担忧至此表露无遗。这也是沈从文《湘行散记》中一再出现的主题,“过去”、“温习”、“历史”之类的字样,在这一阶段的散文中频频出现,这些散文也由此而增添了历史的凝重感。《鸭窠围的夜》可说是十分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征的。

“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落了很大的雪,听船上人细语着,……”这是锣鼓喧天之后的寂静的声音,结束这篇散文的,依然是“声音”——船上人的细语。

从篇首一节中的泊船声到末节中的细语声,整篇散文以声音始,又以声音终,这些声音不仅催生了作者的想象,激活了作者的过去的经验,更引发了作者对湘西历史与现状的忧思。时急时缓,时而单调时而复杂的声音节奏与作者的心绪变化也十分吻合。尽管,在文中沈从文曾说:“……想用一组文字去捕捉那点声音,以及捕捉在那长潭深夜一个人为那声音所迷惑时节的心情,实近于一种徒劳无功的努力。”但恰是这种用文字捕捉声音及心情的努力,使《鸭窠围的夜》成了现代散文中极为独特的佳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篇不长的散文中重复出现的小羊“固执而且柔和”的叫声,这小畜生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不明不白地死去,这种浑浑噩噩的“牺牲”,或既定的宿命,让“我觉得忧郁起来了”。这种既写实又有着某种象征意味的描写,几乎奠定了整篇散文的基调,成为这篇散文中令人极其难忘的声音意象。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43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读《詹天佑》有感300字

    【第1篇】 詹天佑,是我国一位伟大的人物,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1905年,詹天佑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下,被清政府任命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可是,当时的清政府软弱,腐败…

    2024年4月4日
    73
  • 笨女孩安琪儿读后感200字

    【第1篇】 最近,我在家里看了一本名叫《笨女孩安琪儿》的书!你们要听听吗? 安琪儿是小天使的名字,可名叫安琪儿的女孩却又丑又笨。她想做些事情但都做错了,马虎的洗掉了珍藏多年的一个签…

    2024年4月7日
    75
  • 走复兴路圆中国梦读后感500字

    【第1篇】 中国梦是大梦,我的梦是小梦,中国梦则是有无数个小梦组成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我们的祖辈、父辈,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了近百年。 旧中国,帝国主义不断地掠夺我们的土…

    2024年4月12日
    67
  • 一碗年赚5亿元的拉面

    王铮 有这样一碗拉面,顾客为了它排队七天七夜,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它年赚5亿元人民币,连好些明星都是它的铁杆粉丝。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一兰拉面。 这家拉面店是一对夫妻1960年创办…

    2025年1月7日
    4
  •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王子――读《小王子》有感600字

    小王子,也许没有人不认识,住在一个名字叫B-12的小行星上。这书用一位老飞行员的视角讲述了这个看似离奇的故事。 那是飞行员年轻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小王子的生活十分枯燥而却十分地…

    2024年4月16日
    61
  • 读《争当四个好少年》有感600字

    一盏明灯,可以照亮旅程;一本好书,可以充实人生。自从读了《争当四个好少年》之后,我感慨万千。 我们要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热爱祖国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最朴素的感情。我们的祖国…

    2024年3月30日
    6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