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雅舍》

《梁实秋·雅舍》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那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 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 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濛濛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体验是赏析的基础。为了赏析,我们必须首先进入到作者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具体感受中去。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民党政府成立国民参政会,梁实秋被聘为参政员。北京落入日本侵略者的虎口之后,他离别一家老小,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由香港到汉口又由汉口到重庆。与此同时,他被国民党政府教育次长张道藩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中小学教科书组主任,此后入国立编译馆,开始抗战八年在重庆的生活。这里,我认为应当注意两点:一、梁实秋是爱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结束了相对平静的优裕生活,离开了北平的亲人过客居在外的清冷、孤寒的生活;二、对于这时期自己清冷、孤寒的生活,他主要是从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国家与民族的共同苦难来感受的。国民参政会虽然是国民党专制统治下的一个民主花瓶,虽然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设性的机构,但在一向受统治者冷落、歧视乃至迫害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尤其对于像梁实秋这样的“重人情”的知识分子来说,参政员这一身份不能不是一种殊荣。国民党政府及其下属官僚对他的“重视”和“关心”,使他在本民族内部感到了温暖。显而易见,这种心理因素与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特别是左翼知识分子是不同的。但正是这种从民族内部“人情关系”中获得的温暖感受,对他的清寒乃至困难的客观物质生活起了一种化解、一种消融、一种稀释作用。在《雅舍》一文中,我们处处感到这种化解、消融和稀释的痕迹。也可以说,这是《雅舍》一文的最显著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

“雅舍”是梁实秋在重庆北碚时的居所。关于它,梁实秋自己曾有过一个简要的介绍:“因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业雅(龚业雅——引者)、景超(吴景超——引者)便在江苏省立医院斜对面的山坡上合买了一栋新建的房子。六间房,可以分为三个单位,各有房门对外出入,是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刷灰,地板颤悠悠的吱吱作响。烽火连天之时有此亦可栖迟。没有门牌,邮递不便,因此我们商量,要给房屋起个名字。我建议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雅舍命名之由来不过如此,后来我写的《雅舍小品》颇有一些读者,或以为我是自命风雅,那就不是事实了”(《白猫王子及其它·北碚旧游》)。在这里,我们必须体验到的有下列一点:正是在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中,正是在风雨飘摇的苦难日子里,梁实秋才与这座“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它,在烽火连天之日给了作者以栖迟之地;是它,使作者得以在他乡躲避风雨,阻挡严寒。不论它是何等的寒陋、何等的破败,但作者在漫长的日子里所获得的安适和温暖却是它给予的。它不但是作者全部物质生活的主要依靠,也是作者整个心灵的主要安慰。在日日夜夜的相处中,作者在实际的生活和内在的心灵上都与“雅舍”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了作者朝夕与共的朋友和伴侣。它给了作者以心灵的安慰,作者也对它怀有温暖的情意。在这时,社会的情意与物质对象的情意融为一体了,主观感情对象化为客观物质条件自身的特征。“雅舍”俨然成了作者的一个朋友和情人,虽然寒伧和简陋,但不令人感到畏惧或烦厌。作者对它的温暖的情意,化解了它的弱点和不足。

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知道,《雅舍》一文的核心不在“舍”之“雅”,而在作者“意”之“暖”、“情”之“切”。统观全文,我们首先感到的是该文的这样一个特点,即:作者写“舍”之“雅”、之“美”、之“惬意”者实未着几语,通篇写的几乎尽是它的“敝”、它的“陋”和它的不适于居住的特点。但在这全部的描写里,我们感到的却是雅舍的可爱、可亲,并绝不生一丝憎恶它、厌烦它、疏远它的感觉。在这里,包含的是艺术的辩证法,是作者的艺术匠心,而这种艺术匠心只能产生在作者真实的情绪和情感中。我们说《雅舍》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是用主观感情的温暖化解、消融、稀释了客观物质生活的清寒乃至困难,其具体表现就在这种艺术描写的特点上。

人们通常有一种错觉,认为一谈到某物的缺点和不足便是对它的厌恶和否定。这实际是一种过于粗疏的感受,并且往往是心胸狭窄、有过分的自恋倾向的人的错觉。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一个年轻的母亲是多么喜欢向邻人告白她的几岁的儿子所犯的一系列错误呵!一个要好的朋友是多么经常地向人转述他的朋友的特点,包括他的弱点和不足呵!但他们的述说一点也不会让人们感到他们是厌恶自己的儿子或朋友,相反,人们感到的是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倒是从歌功颂德中人们会感到他对对象的冷漠,从唯唯诺诺中会感到他对对象的畏惧。一般说来,当人们与某些弱点和不足保持着相对大的心理距离而仅仅把它们当作某事物的客观特征加以叙述的时候,他对这种缺点和不足就不具有包括厌烦和憎恶在内的任何情感态度了,而一旦如此,他对事物缺点和不足的讲述也便仅仅表现着对事物自身的熟悉和了解,这是在他与事物的亲切关系中取得的,是他关心爱护该事物的表现。在这时,他越是不厌其详地叙说该事物的缺点和不足,越是将它的缺点和不足讲述得确切、具体、鲜明和生动,便越是表现着他对该事物的关心和爱护,越是表现着他对该事物的真挚情意和温暖感情。“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前面形式上概述的是雅舍之陋劣,但却是纯客观的叙述,其中没有表露出作者的失望情绪和憎厌感觉,只有最后两句话讲雅舍的优点,但表明的却是作者的明确主观态度,说它有“个性”、“可爱”。实质上这里说的“有个性”,仍然是上面讲的那些特征,陋劣就是它的个性,就是作者感到它可爱的原因,因而在整体上说的仍是雅舍的可爱。作者像谈着自己的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谈着雅舍的缺点,但对它的爱却已充溢其间。

对事物的缺点和不足保持相对的心理距离而仅仅把它们当作某事物的客观特征加以叙述,绝不意味着这种缺点和不足在实际上不曾给人带来不便和麻烦,但当人们为了它的整体的作用而能够忍耐或克服它所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并在感情上能够容纳它们的时候,他仍然能够与它们保持相对大的心理距离并仅仅把它们当作事物的客观特征来对待。在这时,他的有关叙述仍然主要表现着对该事物自身的爱,而并不具有烦厌和憎恶的否定情绪。全文第三自然段叙述的内容都是居住在雅舍的不便,但整个自然段却写得情趣盎然,全然不见作者愁苦的面容和悲哀的情绪。作者常常是重重举起,轻轻落下,使人感到他对这些在一般人觉得难以忍受的缺点并不以为意,而是安然对待。“篾墙不固,门窗不严”原本是一件极不便当的事情,但他却说“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将缺点说为优点,在淡然一笑中拂去了它在人们心中可能留下的阴影,“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原本扰人清听,惹人烦厌,但他却说“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将噪音叙为乐音,将干扰视为慰藉,用自我心理的调整将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淡化之,消解之,稀释之,从而使自己保持着心灵的安宁,抵御着愁苦情绪的袭来。老鼠的来袭,蚊子的猖獗,也用诙谐的语言出之,虽然无可奈何,但也不叫苦连天。总之,雅舍的这诸种不便,在作者都感到颇为有趣,而对雅舍自身,仍然怀着爱意和亲近感。

作者不但可以把事物的缺点和不足客观化,同时还可以把自我曾有过的惶恐、惊惧、烦恼客观化,使其与作者现在的心情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从而将之由主观体验的情景变为现在能够欣赏的对象。这正像一个曾落过水并死里逃生的人可以怀着轻松快乐的心情讲述当时的危险情境一样,不再有畏惧和痛苦的感觉,而有了轻松愉快的情趣。“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这里的描写不觉凄惨,也不像作者当时的慌乱惊惧,反觉壮观奇美,情趣横生,充满生命的活力,就是因为作者不仅将当时的情景客观化了,把当时惶悚不安的“我”也客观化了,这些都成了现在的作者和读者的观赏对象。

通过作者的这些描写,我们感到的是作者的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在人生的经历中,对于那些与自己相依为命,不可须臾相离的伙伴和朋友,不论它是一种无生命的物体还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我们都必须能够容纳它(或他)的缺点和不足。假若这种缺点和不足已经不是立即得到改正的,我们就应当将之视为该事物、该人的整体的一部分,视作它(他)的整个个性的一种表现,并由对它或他的整体的爱而以宽容的态度承受这些缺点和不足给自己带来的不便乃至损害。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种消极妥协的人生观,实际上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唯有能够宽容地对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点和不足,我们才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它(他)的优长并与之和谐相处,相扶相助。“‘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濛濛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显而易见,假若仅仅于雅舍的简陋和破败,仅仅为它的不便而终日愁苦,你又怎能像作者这样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夜风光呢!

只有能够宽容地、冷静地对待与自己相依为命、朝夕相处的事物或人的缺点和不足,你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对之进行有效的改造,使之更适宜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雅舍》第五自然段表达的便是这样一个意思。“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对环境的改造是求其适于自我生活之需要,不必炫耀身份,故弄玄虚;不必东施效颦,追逐时髦。以己为准,以需为度,因陋就简,安素求朴,适于用而合其意。不雅而雅,雅意自见。由此可见,梁实秋《雅舍》一文所表现的人生态度并不是消极的。它之为人爱读喜读,固然也由于它的文笔的优美,但更因为它的这种人生态度。

中国的散文艺术讲究平淡自然,《雅舍》也是这样。第一自然段由远而近,引入本题,概述雅舍的总体特征。主要用客观介绍的方式,声色微露,意平情淡。第二自然段始述雅舍的优劣,但优劣均属一般。作者叙优不见喜色,叙劣不见愁容。平平叙来,淡淡谈去,似乎与个人利害并无多大妨碍。但这时优劣已见分野,叙述渐趋具体,已与第一自然段略有不同。第三自然段句式有了更大变化,读来情趣盎然,活泼泼的如鱼跃于池,鸟翔于天。文章生气始见,读者也恍入佳境,陶然于中。第四自然段始叙月夜美景,后述暴雨侵凌,但叙优叙劣皆成奇景壮观。如果说第三自然段充满谐趣,活泼可爱,这一自然段则充满生气,才华四溢。传统古文句法使文句如珠玑滚动、飞瀑下注,使人有情动意悚之感。但它仍然流利而不至急迫,情溢而不至热烈,立于全文,不感突兀。第五自然段又趋于平实,虽间有谐趣但不如第三自然段妙趣连珠。情绪渐趋平缓,意味又入清淡。如旅人近村,下马缓步而行,思渐平而情渐弛。第六自然段用议论做结,简洁扼要。第七自然段一句交代,全文收束。如袅袅炊烟,散入天际,若有若无,终归平寂。综观全文,自然中有起伏,平淡中有变化。起处缓,落时轻,中间如春芽攒动,妙趣横生,但亦不激昂热烈,织入全文,和谐自然。其中描写,有浓有淡,但浓不至涩,淡不至空,浓淡相间,整体上仍属淡雅的一派。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43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飞机上刷手机会带来哪些商机

           飞机上终于可以刷手机了!传统航空业很久没这么热闹了。此次民航局发布的《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彻底点燃了各…

    2025年1月6日
    1
  • 嫉妒,是发自心底的认可

    摆渡人 考大学那会儿,班上一位学霸的目标很明确,他也的确获得了那所大学的自主招生名额,实现目标好似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人生如天气,最后他没通过自主招生考试,我却阴差阳错考到了那所大…

    2025年1月8日
    0
  • 《我与地坛》读后感600字

    在里我读了这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它讲述了史铁生的童年时光和双腿残废后所面对的生活,文章中主要描写了史铁生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以及对的描写,真实又深刻的表达了他对于不幸,苦难的理解,…

    2024年4月3日
    68
  • 交友如听钟

    郝金红 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

    2025年1月8日
    1
  • 《小公主和矮爸爸》读后感300字

    在家,我去图书馆借了很多书来阅读。上周我读了一本《小公主和矮》的书,感觉很喜欢。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天真、早慧的女孩丝丝,在矮爸爸的关爱下幸福地成长着。原本是个“小公主”的她,因为突…

    2024年4月28日
    61
  •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550字

    【第1篇】 笑看人生 ――读《轮椅上的霍金》有感 有一场大雨,淋湿了他的衣裳,却未淋湿他的心理,他用罕见的乐观心态,成就了灿烂人生,他,就是轮椅上的霍金。 霍金在轮椅上坐了40年,…

    2024年4月12日
    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