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生活记趣》

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两句词,公寓房子上层的居民多半要感到毛骨悚然。屋子越高越冷。自从煤贵了之后,热水汀早成了纯粹的装饰品。构成浴室的图案美,热水龙头上的H字样自然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际上呢,如果你放冷水而开错了热水龙头,立刻便有一种空洞而凄怆的轰隆轰隆之声从九泉之下发出来,那是公寓里特别复杂,特别多心的热水管系统在那里发脾气了。即使你不去太岁头上动土,那雷神也随时地要显灵。无缘无故,只听见不怀好意的“嗡——”拉长了半晌之后接着“訇訇”两声,活像飞机在顶上盘旋了一会,掷了两枚炸弹。在战时香港吓细了胆子的我,初回上海的时候,每每为之魂飞魄散。若是当初它认真工作的时候,艰辛地将热水运到六层楼上来,便是咕噜两声,也还情有可原。现在可是雷声大,雨点小,难得滴下两滴生锈的黄浆——然而也说不得了,失业的人向来是肝火旺的。

梅雨时节,高房子因为压力过重,地基陷落的原故,门前积水最深。街道上完全干了,我们还得花钱雇黄包车渡过那白茫茫的护城河。雨下得太大的时候,屋子里便闹了水灾。我们轮流抢救,把旧毛巾,麻袋,褥单堵住了窗户缝;障碍物湿濡了,绞干,换上,污水折在脸盆里,脸盆里的水倒在抽水马桶里。忙了两昼夜,手心磨去了一层皮,墙跟还是汪着水,糊墙的花纸还是染了斑斑点点的水痕与霉迹子。

风如果不朝这边吹的话,高楼上的雨倒是可爱的。有一天,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风声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远处略有淡灯摇曳,多数的人家还没点灯。

常常觉得不可解,街道上的喧声,六楼上听得分外清楚,仿佛就在耳根底下,正如一个人年纪越大,距离童年渐渐远了,小时的琐屑的回忆反而渐渐亲切明晰起来。

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在香港山上,只有冬季里,北风彻夜吹着常青树,还有一点电车的韵味。长年住在闹市里的人大约非得出了城之后才知道他离不了一些什么。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条子便是行驶着的电车——平行的,匀净的,声响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

我们的公寓邻近电车厂,可是我始终没弄清楚电车是几点钟回家。“电车回家”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认电车为没有灵魂的机械,而“回家”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但是你没看见过电车进厂的特殊情形吧?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车里灯点得雪亮。专做下班的售票员的生意的小贩们曼声兜售着面包,有时候,电车全进了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了似的,停在街心。从上面望下去,只见它在半夜的月光中坦露着白肚皮。

这里的小贩所卖的吃食没有多少典雅的名色。我们也从来没有缒下篮子去买过东西(想起《侬本痴情》里的顾兰君了。她用丝袜结了绳子,缚住了纸盒,吊下窗去买汤面。袜子如果不破,也不是丝袜了!在节省物资的现在,这是使人心惊肉跳的奢侈)。也许我们也该试着吊下篮子去。无论如何,听见门口卖臭豆腐干的过来了,便抓起一只碗来,蹬蹬奔下六层楼梯,跟踪前往,在远远的一条街上访到了臭豆腐干担子的下落,买到了之后,再乘电梯上来,似乎总有点可笑。

我们的开电梯的是个人物,知书达理,有涵养,对于公寓里每一家的起居他都是一本清账。他不赞成他儿子去做电车售票员——嫌那职业不很上等。再热的天,任凭人家将铃揿得震天响,他也得在汗衫背心上加上一件熨得溜平的纺绸小褂,方肯出现。他拒绝替不修边幅的客人开电梯。他的思想也许缙绅气太重,然而他究竟是个有思想的人。可是他离了自己那间小屋,就踏进了电梯的小屋——只怕这一辈子是跑不出这两间小屋了。电梯上升,人字图案的铜栅栏外面,一重重的黑暗往下移,棕色的黑暗,红棕色的黑暗,黑色的黑暗——衬着交替的黑暗,你看见司机人的花白的头。

没事的时候他在后天井烧个小风炉炒菜烙饼吃。他教我们怎样煮红米饭:烧开了,熄了火,停个十分钟再煮,又松,又透,又不塌皮烂骨,没有筋道。

托他买豆腐浆,交给他一只旧的牛奶瓶。陆续买了两个礼拜,他很简单地报告道:“瓶没有了。”是砸了还是失窃了,也不得而知。再隔了些时,他拿了一只小一号的牛奶瓶装了豆腐浆来。我们问道:“咦?瓶又有了?”他答道:“有了。”新的瓶是赔给我们的呢还是借给我们的,也不得而知。这一类的举动是颇有点社会主义风的。

我们的新闻报每天早上他要循例过目一下方才给我们送来。小报他读得更为仔细些,因此要到十一二点钟才轮得到我们看。英文,日文,德文,俄文的报他是不看的,因此大清早便卷成一卷插在人家弯曲的门钮里。

报纸没有人偷,电铃上的钢板却被撬去了。看门的巡警倒有两个,虽不是双生子,一样都是翻领里面竖起了木渣渣的黄脸,短裤与长统袜之间露出木渣渣的黄膝盖;上班的时候,一般都是横在一张藤椅上睡觉,挡住了信箱。每次你去看看信箱的时候总得殷勤地凑到他面颊前面,仿佛要询问:“酒刺好了些罢?”

恐怕只有女人能够充分了解公寓生活的特殊优点:佣人问题不那么严重。生活程度这么高,即使雇得起人,也得准备着受气。在公寓里“居家过日子”是比较简单的事。找个清洁公司每隔两星期来大扫除一下,也就用不着打杂的了。没有佣人,也是人生一快。抛开一切平等的原则不讲,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个还没吃过饭的人立在一边眼睁睁望着,等着为你添饭,虽不至于使人食不下咽,多少有些讨厌。许多身边杂事自有它们的愉快性质。看不到田园里的茄子,到菜场上去看看也好——那么复杂的,油润的紫色;新绿的豌豆,热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像太阳里的肥皂泡。把菠菜洗过了,倒在油锅里,每每有一两片碎叶子粘在篾篓底上,抖也抖不下来;迎着亮,翠生生的枝叶在竹片编成的方格子上招展着,使人联想到篱上的扁豆花。其实又何必“联想”呢?篾篓子的本身的美不就够了么?我这并不是效忠于国社党,劝诱女人回到厨房里去。不劝便罢,若是劝,一样的得劝男人到厨房里去走一遭。当然,家里有厨子而主人不时的下厨房,是会引起厨子最强烈的反感的。这些地方我们得寸步留心,不能太不识眉眼高低。

有时候也感到没有佣人的苦处。米缸里出虫,所以搀了些胡椒在米里——据说米虫不大喜欢那刺激性的气味。淘米之前先得把胡椒拣出来。我捏了一只肥白的肉虫的头当做胡椒,发现了这错误之后,不禁大叫起来,丢下饭锅便走。在香港遇见了蛇,也不过如此罢了。那条蛇我只见到它的上半截,它钻出洞来矗立着,约有二尺来长。我抱了一叠书匆匆忙忙下山来,正和它打了个照面。它静静地望着我,我也静静地望着它,望了半晌,方才哇呀呀叫出声来,翻身便跑。

提起虫豸之类,六楼上苍蝇几乎绝迹,蚊子少许有两个。如果它们富于想象力的话,飞到窗口往下一看,便会晕倒了罢?不幸它们是像英国人一般地淡漠与自足——英国人住在非洲的森林里也照常穿上了燕尾服进晚餐。

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然而一年一度,日常生活的秘密总得公布一下。夏天家家户户都大敞着门,搬一把藤椅坐在风口里。这边的人在打电话,对过一家的仆欧一面熨衣裳,一面便将电话上的对白译成了德文说给他的小主人听。楼底下有个俄国人在那里响亮地教日文。二楼的那位女太太和贝多芬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一拶十八敲,咬牙切齿打了他一上午;钢琴上倚着一辆脚踏车。不知道哪一家在煨牛肉汤,又有哪一家泡了焦三仙。

人类天生的是爱管闲事。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的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没有多大损失而看的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愉悦?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屋顶花园里常常有孩子们溜冰,兴致高的时候,从早到晚在我们头上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像磁器的摩擦,又像睡熟的人在那里磨牙,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会掉下来。隔壁一个异国绅士声势汹汹上楼去干涉。他的太太提醒他道:“人家不懂你的话,去也是白去。”他揎拳掳袖道:“不要紧,我会使他们懂得的!”隔了几分钟他偃旗息鼓嗒然下来了。上面的孩子年纪都不小了,而且是女性,而且是美丽的。

谈到公德心,我们也不见得比人强,阳台上的灰尘我们直截了当地扫到楼下的阳台上去。“啊,人家栏干上晾着地毯呢——怪不过意的,等他们把地毯收了进去再扫罢!”一念之慈,顶上生出了灿烂圆光。这就是我们的不甚彻底的道德观念。

(1943年12月《天地》月刊第3期)

赏析这是一篇述说40年代大上海里弄公寓平凡人生世相的絮语小品。和作者的其他小品一样,我们很难从中找到作者阐述人生与社会要义的警语箴言。她不

追求那种“卒章显志”或安定“文眼”的办法。她老老实实地写人生的平凡、普通、渺小、苍凉,而色彩斑斓、千形万状。她这样认识人生:“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漫天的火光中也自然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一瞥即逝的店铺和厨窗里寻找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和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和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烬余录》)那清平的乐趣,苦涩的享受,不时在诱惑着人去生存,和趋遣岁月。这便是作者写尽了公寓里弄的肮脏、吵闹、纷争等琐事、拉杂的事体,而又称之为“趣”的原因。仿佛大自然的生物和谐共处一样,公寓里的下等公民也一样保持着生态平衡。凡此种种,用忧伤的泪眼看世界人生,你会有如焚的惆怅或愤世嫉俗。但现在换一个角度观照,人生也许多趣。

你看!高层楼房的住宅,冬季的寒冷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她却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诗意倒有趣。热水管不怀好意地发脾气,制造出轰隆隆的噪音,这声音也有趣。梅雨季节,积水围楼,居民协力抢险,和谐得有趣。大雨袭来,忘关窗子,一房的“风声雨味”,远望是碧蓝的潇潇的夜,灯火灿烂,分外有趣。高楼上更能听到足以干扰人安眠的嘈杂的市声,令人反觉亲切。甚至如同“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作者不烦腻电车声,有兴致地把电车收车进站喻为“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对开楼房电梯者的趣事描写也令人觉出趣味无穷:他缙绅味十足,又安于差使;自私小气,又并不可恶。这种性情本来就有趣。公寓的女人感觉不到里弄的狭窄、吵闹和污秽,自得的是“没有佣人,也是人生一快”,“许多身边杂事自有它们的愉快性质”。凡此种种。构成张爱玲观察人生世界的一个视角。总之,人生苦短,“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如果站在身外看看人生,消去鼻尖上的功利,你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人生:大家共存人间,相携相扶,和谐处世,虽有干扰,但干扰也是人生。这便是公寓生活之趣、之乐。

张爱玲小品的魅力并不以深刻、尖锐见长,也并不如有些评论所述,她是“无技巧的技巧”。她的文笔素朴,却不缺少佳语妙句。我认为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安稳自得的情致和苍凉的滋味。她说:“文学史上素朴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还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自己的文章》)依安稳为底色,作品仍然可以纵意描写,拟人设喻,妙句连翩,清丽隽永,令人目不暇接。人生万象皆奔泻笔下。

不过,张爱玲绝不是思想轻盈的乐天派,不是将自己泡在毒酒中的麻木者、愚昧者。读她的小品,虽然感到“趣”事殊多,但终篇回味,却有一种失落、苍凉、萧索、无可奈何的况味,不乏悲观色彩。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40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在西湖——抗战结束那一天》

    四月初,我和师陀、唐弢逛了一次杭州。忙里偷闲,连来带去不过六天,筹备时间却花了不少,临走痛下决心,摆脱一切,这奇峰突出的洒脱,也算是我们八年蛰居的苦闷的发泄。 我是江南人,是颇喜欢…

    2025年1月2日
    27
  • 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有感300字

    最近,我读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我知道了很多有趣的知识。这本书内容丰富,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王国中的有毒,荒漠勇士,等等。 我先给你说说有毒的植物吧!箭毒木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树…

    2024年4月3日
    135
  • 《万年牢》读后感500字

    万年牢让人无比敬佩,万年牢让人无比感动,文中的万年牢就是那一位对我的教育深刻的那位。 在文中那位父亲做糖葫芦时的毫不马虎让人无比敬佩,父亲被别人邀请去做糖葫芦,老板嫌他仍得太多,让…

    2024年3月30日
    63
  • 《背影》读后感800字

    ……为了写这篇读后感,我不得不执笔题下这两个字,啊,现在洋气一点叫爹地,矫情一点叫爸比,而我,是个连最普通的“爸”都说不出口的懦夫,而且是个彻底的懦夫。 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

    2024年4月7日
    74
  • 文化苦旅读后感 600字

        土黄的纸页,尘土的味道,凝重而带着惆怅。这早已让人对它肃然起来,似乎面前就是一片片历史的废墟。作者没有用甘甜的文字,而是用无尽的感慨和伤感来焕发我们懵懂…

    2024年4月4日
    71
  • 《木雕面具》读后感300字

    常常对我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结识了一个好。里,我读了推荐的《木雕面具》,又认识了一个好。 《木雕面具》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我”在西南高原小城跟团,先是错过了旅行团的出发时间,…

    2024年4月29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