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云》

云南因云而得名。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却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战争给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小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论色彩丰富,青岛海面的云应当首屈一指。有时五色相煊,千变万化,天空如展开一张锦毯。有时素净纯洁,天空只见一片绿玉,别无它物。看来令人起轻快感,温柔感,音乐感,情欲感。一年中有大半年天空完全是一幅神奇的图画,有青春的嘘息,煽起人狂想和梦想。海市蜃楼即在这种天空显现,海市蜃楼虽并不常在人眼底,却永远在人心中。秦皇汉武的事业,同样结束在一个长生不死青春常在的美梦里,不是毫无道理的。云南的云给人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性情也应当挚厚而单纯。

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风,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在任何地方“乌云蔽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唯有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如玉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美秀。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可是我们若在黄昏前后,到城郊外一个小丘上去,或坐船在滇池中,看到这种云彩时,低下头来一定会轻轻的叹一口气。具体一点将发生“大好河山”感想,抽象一点将发生“逝者如斯”感想。心中一定觉得有些痛苦,为一片悬在天空中的沉静黑云痛苦。因为这东西给了我们一种无言之教,比目前政论家的文章,宣传家的讲演,杂感家的讽刺文,都高明得多,深刻得多,同时还美丽得多。觉得痛苦原因或许也就在此。那么好看的云,孕育了在这一片天底下讨生活的人,究竟是些什么?是一种精深博大的人生思想?还是一种单纯美丽的诗的感情?若把它与地面所见、所闻、所有两相对照,实在使人不能不痛苦!

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空洞的论文,不通的演讲,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这些人其所以习经济、习会计,都可说对于生命毫无高尚理想可言,目的只在毕业后入银行作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利之所在,群集若蛆。”社会研究所的专家,机会一来即向银行跑。习图书馆的,弄考古的,学外国文学的,因为亲戚、朋友、同乡……种种机会,又都挤进银行或相近金融机关作办事员。大部分优秀脑子,都给真正的法币和抽象的法币弄得昏昏的,失去了应有的灵敏与弹性,以及对于“生命”较高的认识。其余无知识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近两个月来,本市在连续的警报中,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我的越币下落了”,“我的汽油上涨了”,“我的事业这一年发了五十万财”,“我从公家赚了八万三”,这还是就仅有十几个熟人中说说的。此外说不定还有个把教授之流,终日除玩牌外无其他娱乐,会想到前一晚上玩麻雀牌输赢事情,聊以解嘲似地自言自语,“我输牌不输理”。这种教授先生当然是不输理的,在警报解除以后,还不妨跑到老同学住处去,再玩个八圈,证明一下输的究竟是什么。一个人若乐意在地下爬,以为是活下来最好的姿势,他人劝说站起来走,或更盼望他挺起脊梁来做个人,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就在这么一个社会一种情形中,卢先生却来展览他在云南的照相,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单纯的云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崇高!观众人数多,批评好,正说明只要有人会看云,就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还可望将这种尊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种人。换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可望由一个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卢先生照相的兴趣,似乎就在介绍这种美丽感印给多数人,所以作品中对于云物的题材,处理得特别好。每一幅云都有一种不同的性情,流动的美。不纤巧,不做作,不过分修饰,一任自然,心手相印,表现得素朴而亲切。作品成功是必然的。可是得到“赞美”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我意思是如果一种可怕的实际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蚀我们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把每一个人都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都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高的情感,更缺少用这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大学生读书目的,不是站在柜台边作行员,就是坐在公事房作办事员,脑子都不用,都不想,只要有一碗饭吃就算有了出路。甚至于做政论的,作讲演的,写不高明讽刺文的,习理工的,玩玩文学充文化人的,办党的,信教的,……出路也都是只顾眼前。大众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我们如真能够像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也许会慢慢的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我以为这才像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正因为这个民族是在求发展,求生存,战争已经三年。战争虽败北,不气馁,虽死亡万千人民,牺牲无数财富,仍然能坚持抗战,就为的是这战争背后还有个庄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我们其所以能忍受,不特是我们要发展,要生存,还要为后来者设想,使他们活在这片土地上,更好一点,更像人一点!我们责任那么严重而且又那么困难,所以不特多数知识分子必然要有一个较坚朴的人生观,拉之向上,推之向前,就是作生意的,也少不了需要那么一分知识,方能够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放在同一目标上,分道并进,异途同归!

举一个浅近的例来说说:我们的眼光注意到“出路”“赚钱”以外,若还能够估量到在滇越铁路的另一端,正有多少鬼蜮成性阴险狡诈的木屐儿,圆睁两只鼠眼,安排种种巧计阴谋,在武力与武器无作用地点,预备把劣货倾销到昆明来,且把推销劣货的责任,派给昆明市的大小商家时,就知道学习注意远处,实在是目前一件如何重要的事情!照相必选择地点,取准角度,方可望有较好成就。做人何尝不是一样,明分际,识大体,“有所不为”,敌人虽花样再多,劣货在有经验商家的眼中,总依然看得出,取舍之间是极容易的。若只图发财,见利忘义,“无所不为”,日本货变成国货,改头换面,不过是反手间事!劣货推销仅仅是若干有形事件中之一种。此外各层知识阶级中不争气处,所作所为,实有更甚于此者。

所以我觉得卢先生的摄影,不只是给人看看,还应当给人深思。

一九四○年,昆明。

(1940年12月12日《大公报·文艺》)

赏析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小品。全文笔墨酣畅淋漓,挥洒自如,给读者的感觉是那么优美而行的高僧,竟连一个铜子也拖不去。中的精粹之作,即在作者本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品。说它是妙手偶得,不如说是作家思想、艺术、道德、审美诸因素融汇升华的产品。

优秀的艺术品常常有多重意蕴。读《云南看云》也正如在云南看云一样;它的颜色,它的形状,它的风度,也实在动人。要读懂它似很容易,又像十分艰难。我们不愿意给一篇多彩的小品下断语,认定它为何品类的文章。

它似是一篇观云的风光小品。我们钦佩作者有艺术家的锦心绣肠,能见人之所未见,写出了属于他的祖国云变图。这连环的云图,不像萧红笔下的火烧云,白云苍狗,瞬息万变,灿烂多彩,而是贴近祖国各地人的性情。北部云厚重,人也厚重;南部云活泼,人也活泼;其它还有河南云和人都粗中有细;湖南云和人都有发展进取精神……云南的人和云都素朴、挚厚而单纯。这些思绪是独特的发现,也是独特的妙笔。句句语涉双关。云,显得有了人情;人,也增添了自然风致。这种体物入微的观察和景语情语融和的妙想令人叹服。

可人的是,作者还用自然科学的知识分析了云南之云形成的过程:它是青藏高原冰雪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神奇地合成的。因此显得奇特而伟大。作者特别写乌云遮天反而“不碍事”,这描写尤其让人耳目一新。

凡此一切,整日生活在云南的人和来云南住了一段时间的人不一定会觉察得到。因为人很容易堕入凡庸世俗。要懂得美,须有高尚的情感。不然你只能看见具体物质的诱惑或什么也看不见。

我现在又想把《云南看云》当作一篇别具一格的摄影评论来读。作者说,文章的写作是受到了卢锡麟摄影展览启发的。但沈的文章并无心就各件摄影佳作评头品足,而是宏观把握,发掘自己心灵上同卢氏作品的共鸣处,写出来与卢氏认同。好像是卢氏开了一个摄影展,沈氏也用文字开了展览,真是异曲同工。沈从文说:卢氏的艺术品格很高,难有人相比。他“对于云物的题材,处理得特别好。每一幅云都有一种不同的性情,流动的美。不纤巧,不做作,不过分修饰,一任自然,心手相印,表现得朴素而亲切。”这里更重要的是,卢氏的追求启发了我们,改造了我们,使处于抗战风云下的人“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使我们看到抗战全局、民族整体目标。沈从文的艺术批评颇有印象派批评性质,他汪洋恣肆,神思遐想,好像离题很远,却又在题意之内,可谓批评之高手。

《云南看云》也可以算作一篇时评式的小品。作品开始煞有介事地讲云的变化、云的性情,却常常运用象征手法,语涉双关。比如说:越是“乌云蔽天”越不碍事,使人想到抗战,一时的艰苦并不可怕;说海市蜃楼永远在人们心中,也使人想到理想在人们心中等等。作品中的自然之云也是战争之云、时局之云。作者把南北各地的云一一比较,正是他抗战以来跋涉过平津、南京、武汉、长沙、昆明等地,看遍了自然云,也看尽了时代风云的体会。抗战局势把一部分民族优秀儿女推向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前线,也使一部分苟且者只顾切近之利。一些知识分子也不务高尚理想,为即得利益而奋斗,只认得法币。“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人失了“灵敏与弹性”,坠入了“可怕的实际主义”。有的颓废到整日玩牌逍遥,以为在地下爬是活着的最好姿势。这些话说得够辛辣、尖锐了。但作者还要提醒一些人,我们不能不看时局风云,如果连日本军国主义(“鬼蜮成性阴险狡诈的木屐儿”)的侵略都看不到,这是何等悲哀!他深沉地说:“照相必选择地点,取准角度,方可望有较好成就。做人何尝不是一样”。这说的好像是摄影,可又是在说时局。我们不是可以把文章看作时评吗?

《云南看云》就是这样一篇内涵丰富的小品。我们从何角度去读,都会有丰硕的收获。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403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读《拥抱文明 幸福成长》有感800字

    知足常乐,自古就为美德。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中国有一个农民,每次和别人吵架后,就会绕着自己的土地和房子小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和土地这么少,不如别人,何必要生别人的气呢?我还…

    2024年4月28日
    60
  •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在中我读了《毕淑敏散文集》,其中有一篇散文《我很重要》,对我感触极大。 对于今天这个宽广无穷的世界来说,一个人实在是太渺小,太脆弱了。而读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之后,我…

    2024年4月8日
    77
  • 《神秘谷》观后感500字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情节曲折生动的抗日题材电影《神秘谷》。影片讲述了柱子救了英子之后,在无意中掉进的山洞中找到了传说中的地下城。两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凭着机智、沉着,最终打败了日…

    2024年4月3日
    66
  • 读《舐犊情深》有感600字

    在我的脑海里始终在回放着这样一幕: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地区,一头被人们称为憨厚老实的牛,挣脱了缰绳,冲上了公路,拦住了运水的汽车,主人举起鞭子,把它打得皮开肉绽,沁出的鲜血染红了鞭子,…

    2024年4月3日
    78
  • 《成语故事》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我看过的书有好多,比如《十万个为什么》、《马丁的早晨》、《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中国寓言故事》……可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成语故事》,虽然它外表很普通,可是里面…

    2024年4月14日
    62
  • 《蝼蚁壮歌》

    兴许是染上了人类容易“自视过高”的通病,我自幼对蝼蚁之类的小生灵,曾长期瞧它们不起。 记得在1965年的一次座谈会上,当话题转到生物界时,吴晗同志说:“我看蚂蚁的小小王国,就很有趣…

    2025年1月2日
    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