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佩弦》

每回写信去,总问几时来上海,觉得有许多的话要向你细谈。你来了,一遇于菜馆,再见于郑家,三是你来我家,四呢,便是送你到车站了。什么也没有谈,更说不到“细”,有如不相识的朋友,至多也只是“颠头朋友”那样子,偶然碰见,说些今天到来明天动身的话以外,就只余默默地了。也颇自为提示,正是满足愿望的机会,不要轻易放过。这自然要赶快开个谈论的端,然后蔓延不断地讲下去才对。然而什么是端呢?我起始觉得我所怀的愿望是空空的,有如灯笼壳子,我起始懊悔平时没有查问自己,究竟要向你细谈些什么。端既没有,短短的时光又如影子那样移去无痕,于是若有所失地,又“天各一方”了!

过几天后追想,我所以怀此愿望,以及未得满足而感失望,乃因前此晤谈曾经得到愉悦之故。所谓愿望,实在并不是有这样那样的话非谈不可,只是希冀再能够得到从前那样的愉悦。晤谈的愉悦从那里发生的呢!不在所谈的材料深微或伟大,不在究极到底而得到结论(这些固然也会发生愉悦,但不是我意所存),乃在抒发的随意,如闲云之自在,印证的密合,如呼吸之相通。如你所说的: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

可谓随意之极致了。不比议事开会,即使没法解决,也总要勉强作个结论;又不比登台演说,虽明知牵强附会,也总要勉强把它排成章节。能说多少,要说多少,以及愿意怎样说,完全在自己的手里,丝毫不受外面的牵掣。这当儿,名誉的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表出内心而说话,说其所不得不说。在这样的进程中随伴地感着一种愉悦,其味甘而永,同于艺术家制作艺术品时所感到的。至于对谈的人,定是无所不了解,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一个说了这一面,又一个推阐到那一面,一个说如此如此,又一个从反面证明决不如彼如彼,这见得心与心正共鸣,合为妙响,是何等的愉悦!就是一个说如此,又一个说不然,一个说我意云尔,又一个说殊觉未必,因为没有名誉利益等等的心在里头作祟,所以羞愤之情是不会起的,驳诘到妙处,只觉得共同寻到胜地的样子,愉悦也是共同的。

这样的境界是可以偶值而不可以特辟的。如其写个便条,说“月之某日,敬请驾临某地晤谈,各随兴趣之所至,务以感受愉悦为归。”到那时候,也许因种种机缘的不凑合,终于没有什么可说,兴味索然的。就如我希望你来上海,虽然不曾用便条相约,却颇怀着写便条的心理。而结果如何?不是什么也没有谈,若有所失地又“天各一方”了吗!或在途中,或在斗室,或在将别以前的旅舍,或在久别初逢的码头,各无存心,随意倾吐,不觉枝蔓,实已繁多。忽焉念起:这不已沉入了晤谈的深永的境界里了吗?于是一缕愉悦的心情同时涌起,其滋味如初泡的碧螺春,回味适才所说,一一隽永可喜,这尤其与茶味的比喻相类。但是,逢到这种愉悦初非意料的。那一年的岁尽日,与你同在杭州,晚间起初觉得无聊,后来不记谈到了什么,兴趣好起来了,彼此都不肯就此休歇,电灯息了,点起白蜡烛来,离开了憩坐室来到卧室里,上床躺着还是谈说,两床中间是一张双抽屉的桌子,桌子上是两枝白蜡烛。后来你看时计,你说一首小诗作成了,念给我听,是

除夜的两枝摇摇的白烛光里,

我眼睁睁瞅着

一九二一年轻轻地踅过去了。

你每次来上海总是慌忙的。颧颊的部分往往泛着桃花色;行步急遽,仿佛有无量的事务在前头;而遗失东西尤为常事,如去年之去,墨水笔同小刀都留在我的桌上。其实岂止来上海时,就是在学校里,课前的预备,我见你全神贯注,表现于外表的情态是十分紧张;及到下课,对于讲解的回省,答问的重温,又常常红涨着脸。你欢喜用“旅路”这类的词儿,我想借用周作人先生称玉诺的“永远的旅人的颜色”一语来形容你慌忙的神气,可谓巧合。我又想,可惜没有到过你的家里,看你辞别了旅路而家居的时候是不是也这么慌忙的。但我想起“人生的旅路”的话时,就觉得无须探看,“永远的旅人的颜色”大概总是“永远的”了。

你的慌忙,我以为该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你的认真。说一句话,不是徒然说话,要掏出真心来说;看一个人,不是徒然访问,要带着好意同去;推而至于讲解要学者领悟,答问要针锋相对:总之,不论一言一动,既要自己感受喜悦,又要别人同沾美利。(你从来没有说起这些,自然是我的揣度,但我相信“虽不中不远矣”。)这样,就什么都不让随便滑过,什么都得认真。认真得利害,自然见得时间之暂忽。如何教你不要慌忙呢!

看了你的《“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一文的人,见你什么都要去赏鉴赏鉴,什么都要去尝尝味儿,或许要以为你是一个工于玩世的人。这就错了!玩世是以物待物,高兴玩这件就玩这件,不高兴则丢在一旁,态度是冷酷的。而你的情形岂是这样呢!你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认真处世是以有情待物,彼此接触,就交付以全生命,态度是热烈的。要讲到“生活的艺术”,我想只有认真处世的才配;“玩世不恭”,光棍而已,艺术家云乎哉!——这几句就作你那篇文字的“书后”,你以为用得着么?

这回你动身,我看你无改慌忙的故态。旅馆的小房间里,送行客随

便谈说,你一壁听着,一壁检这件,看那件,似乎没甚头绪的模样。馆役唤来了,教把你新买的一部书包在铺盖里,因为箱子网篮都满满了。你帮着拉毯子的边幅,放了一边又拉一边,更有伯祥帮着,但结果止打成个“跌ㄕㄜ铺盖”。于是你把新裁的米通长衫穿起来,剪裁宽大,使我想起法师的道袍;你的脸上略带着小孩子初穿新衣那样的骄意与羞惭。一行人走出旅馆,招呼人力车,你则时时回头向旅馆里面看。记认耶?告别耶?总之,这又见得你的“认真”了。

在车站,你怅然地等待买票,你来回找寻送行李的馆役,在这黄昏的灯光和朦胧的烟雾里,“旅人的颜色”可谓十足了。这使我想起前年的这个季候在这里送颉刚。颉刚也是什么都认真的,而在行旅中常现慌忙之态,也同你一样。自从这一回送别之后,还不曾见过,我深切地想念他了。

几个人着意搜寻,都以为行李太重,馆役沿路歇息,故而还没送到。那知他们早已到了,就在我们旋旋转的那块地方的近旁。这可见你慌忙得可以,而送行人也不无异感塞住胸头。

为了行李过磅,我们同看那个站员的鄙夷不屑的嘴脸。他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呼叱般喊出重量同运费的数目。我们何暇恼怒,只希望他对于无论什么人都是这样子,即使是他的上司或洋人!

幸而都弄清楚了,你的两手里只余一只小提箱和一个布包。“早点去占个坐位吧”,大家对你这样说。你答应了,颠头,欲回转身,重又颠头,脸相很窘地踌躇一会之后,你似乎下了大决心,转身径去,头也不回。没有一歇工夫,你的米通长衫的背影就消失在站台的昏茫里了。

一九二五年九月作

(1925年《文学周报》第192期)

赏析这的确是一篇相当典型的随笔:信手拈来,信笔所至,无拘无束,妙趣横生,既不乏趣味性,也不乏知识性。

作品开篇先写遗憾,然而笔尖一转却到了遗憾的反面,讲起“晤谈”的特点和妙处来。由晤谈之不可“特辟”讲到朱自清“认真”的个性,因认真而显得事事“慌忙”。这其间又夹杂了“以物待物”和“以有情待物”的议论。最后写到车站送别。作者忙里偷闲,还在其中画了一笔“站员的鄙夷不屑的嘴脸”。行文确是自由自在。然而这无拘无束,又不是杂乱无章。整篇文章是有一个中心的,这中心就是作者与朱自清的深厚友谊。

朱自清,字佩弦。叶圣陶与朱自清的友谊是很深的。1921年二人于吴淞中国公学相识,后又共同任教于杭州一师。1922年,朱与俞平伯、叶圣陶等合集出版《雪朝》,以后又合作出版《我们的七月》(1924年)、《我们的六月》(1925年)。到叶圣陶写这篇文章时,二人早已成为知音。而且这种友谊还一直保持下去。到40年代,二人又合作出版《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开明文言读本》、《高级国文读本》(后二者还有吕叔湘参加编辑)等。朱、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应是文坛一段佳话。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二人之莫逆和作者对朱自清的深知。

叶圣陶不愧为文章大家,他写来是那样的潇洒自在。本文所写都是一些琐事,作者写来似乎亦毫不费力,然而又时有趣味盎然的真知灼见。比如说到晤谈只可以“偶值而不可以特辟”的话,那写“便条”相约的假设,是多么有趣而又发人深思。那“玩世是以物待物”,“认真处世是以有情待物”,“‘玩世不恭’,光棍而已,艺术家云乎哉”的议论,是多么精辟独到,既充满趣味,又让人回味不已。于不动声色的对琐事的叙述中,随手点出些意味深长的人生问题,话又是说得那么平稳、随便。要说幽默,这才是本色的幽默。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40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诚实的孩子人人爱》读书笔记300字

    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是:快要结束了,当大家正忙着写作业时,阿丁得意地告诉小威自己的作业早就写完了。小威觉得不可能,猜想阿丁一定是用了什么投机取巧的方法。果然之后阿丁的行为就被拆穿了,然…

    2024年4月12日
    76
  • 马云为啥大早上非要吃泡面

         印象中,大佬们的早餐基本走三个风格:要么丰盛,像王健林一顿早餐30个菜。要么健康,像刘强东,大早上酸奶配水果。要么像雷军跟周鸿祎的…

    2025年1月6日
    2
  • 《南渡》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这本书确实看的我有点头痛。睡觉前拿起来翻一下,慢慢的看,有时觉得很精彩有时觉得很无聊。估计作者得桐城派的真传,以考据为乐,引经据典,参考资料浩如烟海。这虽然不失为治学严…

    2024年4月4日
    81
  • 一别一辈子

    张爱玲 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 有些事一别竟是一辈子,一直没机会做,等有机会了,却不想再做了。 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机会说,等有机会说的时…

    2025年1月8日
    0
  • 一头有理想的猪

    理想又近又远。有的在热闹繁华中呼之欲出;有的在宁静偏远处滋长繁衍。如生命的方舟,似命运的翅膀,载我们走向人生旅途。 ――题记 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对,一只是,叫波比,另一个是狗,叫…

    2024年3月30日
    65
  • 那个当年殒命在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在130年前,也就是19世纪 80年代末的巴黎,一个薄雾的早晨,有人在卢浮宫旁的塞纳河畔打捞起一具溺水而亡的少女尸体,按照当时…

    2025年1月5日
    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