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十一月十五日在清涧东门外开了一个军人大会,十七日在绥德城外开了一个干部大会,在思想上,行装上,都有了敌后行军的准备。

二十一日,部队陆续到了黄河边上,有的连夜过了河。我们却在螅蜊峪宿营。螅蜊峪是黄河西岸的一个渡口,也是一个镇市。沿河岸有两百家人家。还不到黄河边上,远远地就看见北边两张山的峭壁之间,露出一片迷蒙开豁的水涯,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颂的黄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他的雄奇的澎湃之声的黄河。

第一天黎明,从螅蜊峪看黄河,在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这些冰雪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他们互相冲击着,发出察察的声音。从螅蜊峪看黄河,河水由东折向南边流,拐一个大弯,又向东流,这个大弯好象是一弯巨大的新月,螅镇是在新月的背上。

等待渡河的时候,我到镇上去找开水喝,和老百姓聊天。他们说,原先这里的房子要多些。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年,日本鬼子几次打到了河东,在东岸的山上架起大炮,轰击这一边,毁了这里好多的民房。老百姓指出,挨近河滩,还剩几列石头墙脚的地方,原是一条街,全被鬼子用炮轰完了。依靠八路军英勇的守卫,鬼子从来没有渡过河来。我们和鬼子只隔一条水,但是陕甘宁边区始终是一块干净的土地,从来没有被日寇践踏。今天正在渡河东去的王震将军的部队里,就有好多保卫黄河的英雄。

我们挨次下了船。渡船首尾一样宽,不像南方船只的轻巧。每船水手十一人,十个人分站在两边,摇两支大桨。一个人掌舵。船一解缆,水手使劲地荡桨,大声地呼唤。那是一种粗犷的吼声,声音那末大,竟至超越了风声和波浪冲激船头的声音。到了中流,船在奔腾的波涛里,不停地起落,并且一直往下流。水手们使尽力量地摇桨,使尽一切力量地呼叫。这是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河风吹着,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水手们只穿着单衣,脸上的汗竟像雨点一样地滴落。

到了河东的沙滩上,王首道同志站在那里遥望着河西,有一刻钟之久,不肯走开。我们已经离开抚育我们多年的党中央的所在地——陕甘宁边区了。大家都怀着依恋之情地遥望着河西。王震同志还没有过来。他正在西岸指挥队伍,分拨船只。他要等着亲眼看见最后一个人都平安地渡过了汹涌的黄河,自己才过来。

我们沿着黄河走了十里路,才转入东边的山路。在河边看见的第一间房子的砖墙上,写着“时刻准备反‘扫荡’,坚决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我记起了早晨在螅蜊峪看见有一板墙上写着:“展开赵占魁运动,发展手工业。”隔一条黄河,一边是生产运动,一边是对敌斗争。

在河边上,我们碰见了两个农民。他们都穿着蓝布棉衣和白布棉裤,头上挽着干净的白洁的毛巾。其中一位提着一个大型手榴弹,另外一位腰间插着一支土造的手枪。这是民兵。提着大手榴弹的那个年轻小伙子,仔细打量了我们的制服和武器,于是小声地对那一位佩手枪的同伴说:“咱们的人。”我们要他们带路,他们十分高兴地走在我们的前面,并且告诉我们,这里是临南县的地方。这里的民兵都会使用地雷,每一个村庄的大路和小路都挖了雷坑。敌人一出来,地雷就埋好。我们经过的村庄,果然到处有雷坑。民兵送了我们十来里,我们怕走得远了,耽误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请他们回去。但不料他们回去以后,我们经过一个小村庄,碰到了一点麻烦。

我们经过一个名叫马塔的山村,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他们手执红缨枪,不让我们走,索看路条。我们说:“咱们是八路军,从河西来的,没有带路条。”一个为首的孩子说:“你们是八路军,咱们欢迎,可是八路军也得有路条。”我们又告诉他:“你们的民兵哥儿还送了我们一程,刚走。”他说:“咱不管,只要路条看一看。”我们被阻拦着,幸亏村里出来一个人,头挽白毛巾,棉衣底下胀得鼓鼓的,一定是藏着武器。他问什么事,知道我们是从河西来的八路军以后,他叫孩子们赶快让开路,让我们前进。

一路上,我们赞赏着村民组织的严密,有着这样的人民组织的地方,敌人是不容易逞凶的。

我们走了五十五里路,到了临南县府所在地刘家会。县政府把镇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给我们住。晚上,睡在炕上,我们谈起了今天在黄河岸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张米贵是一大队的一个战士。他是山西临南的一个贫民,参加八路军已经有七年。住在临南的他的母亲张老婆,今年六十一岁了。三天以前,她知道儿子要从陕甘宁边区过河,经过自己的家门,上前方去打日寇。她拄着一根拐杖,来到螅蜊峪对岸的黄河边上,等了三天。她不知儿子会从哪里过河来,但是她相信一定能够看见他,今天她真看见儿子了。她没有要他不到前方去,没有要他回家去,只是流眼泪,说不出话来。张米贵抱着枪伴着她坐了一会,要她好好地保重,并且说,自己会很快地回家。那时他要带了枪回来,打兔子她吃。他不敢多看母亲的流泪的眼睛,因为害怕自己会难过。最后,他站起来说:“打日本鬼子,打那些害民的反动派,是大事。妈,你回去吧。”于是,他赶快走开,怕她看见自己的眼睛。

就是这样,他别了母亲,赶上队伍,把一切经过报告了班长。从家门经过,他没有回家。

(1948年光华书店《南下记》)

赏析文无定法,随物赋形,大巧若拙,这些都是说文章一事,贵在自然天成。巧为之饰,人工斧凿,反致失真。这是一种艺术境界。《黄河》一篇,庶几近之:平实、朴素,一如它所描述的西北的黄河和黄河两岸人民的风貌。

本文内容记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东渡黄河沿途所见。从结构上看,是以行踪为经,以所见为纬,经纬交织,形成文章主体。这是文章的大框架。记所见人、事、物,也是仅及作者视线之内,而很少旁及其它,似乎是见到什么记什么,并非刻意为文。它给予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浑朴的形貌。开头平平入笔,记时间,记缘由,记所见黄河,记同老百姓聊天,记路遇民兵,记要路条的孩子,记晚上聊天,记聊天中提到的在黄河岸边等看儿子的母亲,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特别渲染铺排的场面,一如生活本身,平凡而又琐细。

但是,在这平凡、琐细的生活里却无处不在地活跃着西北农民永不屈服、坚毅勇敢的身影,跳动着在党的教育下已经觉醒了的保卫家园、保卫新生活的炽热的心,表现着一种同仇敌忾、誓死战斗的坚定的信念。

为了强调西北人民这种深埋在平凡生活中的觉醒、抗争、奋斗的精神和意志,作者似在有意与无意之间选择了一个象征:黄河。文中所记确确实实都发生在黄河岸边(西岸和东岸),这是写实,说作者“无意”刻意为文,指此;然而,作者又的确几处写到黄河,并且是在不同的意义上加以描述的,这又是“有意”取譬。浑朴之中有匠心,精心构思而又不露痕迹,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文中四处写到黄河,而笔致错落。第一处远望峭壁之间的黄河是“一片迷蒙开豁的水涯”,特别提出“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颂的黄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他的雄奇的澎湃之声的黄河”。强调的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渊源流长的文化传统以及这种文化传统的更新。第二处是“从螅蜊峪看黄河”,这是近观:“在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闪光。这些冰雪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强调的是黄河本身的奇伟。第三处写黄河,换了一个角度,置身于黄河波涛之上,展望的是“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强调的是渡河的惊险和壮美。第四处写黄河,黄河被淡化为一个背景,画面中心是饱经沧桑的母亲,她依杖伫立于河东岸,连续3天,等候同从河西岸渡河来的八路军的儿子见面。深沉的母爱,彻骨的思念,对未来执着的嘱望,承受苦难的非凡的毅力,都在“只是流眼泪,说不出话来”这一句描写之中了。这个青铜雕像一样的母亲的形象,升华了前面关于黄河以及黄河两岸人民的所有描述,并虚化为一个整体象征:黄河——人民;人民——黄河。奔腾不息、澎湃雄奇的黄河,同朴厚、刚毅、勇敢而富于奉献精神的人民融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黄河永在,人民永生,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就是作家要告诉给读者的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397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我爱我的祖国》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这个假期,我读了《我爱我的祖国》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我为我的祖国6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被书里面一位位爱国志士,劳动模…

    2024年4月4日
    67
  • 看《十二生肖》有感

     十二生肖!这四个字你一定很熟悉吧!每个人都与一个与自己年份对应的生肖,别人的生肖就是蛇。十二生肖!如果你以为这是写那十二个生肖的故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信大家不会…

    2024年4月1日
    63
  • 《东周列国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东周列国的故事》是著名的通俗小说家马在淮创作的一部小说。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

    2024年4月4日
    69
  • 读《母熊大白掌》有感800字

    在一座孤零零的小石山上,一只小熊被铁链拴在木桩上,两条前肢抱着头,靠着木桩,咿咿呜呜悲鸣着。小熊身旁站着一位凶神恶煞的猎人,正拿着皮带,劈头盖脸地朝小熊抽过去,如狂风暴雨,如霹雳,…

    2024年4月3日
    81
  • 《泡泡儿去旅行》读后感500字

    【第1篇】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神奇的书―《泡泡儿去旅行》,是著名的作家薛涛写的。这本书讲述了小离和小虬的故事,他们是一对神奇的母子,当他们太热时就会变软,温度再高一点就会变成泡沫,…

    2024年4月4日
    101
  • 《城南旧事》观后感300字,电影《城南旧事》观后感300字

    在星期五下午的时候,我们观看了大电一影《城南旧事》。 这部电一影是台湾女一性一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经典“怀乡”作品,在这部经…

    2024年4月7日
    8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