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芳斋·名家·本地姜》

上海南京路的五芳斋可说是饮誉全国的食品店了。因为闻名已久,笔者此次到了上海,趁着星期天无事,花一毛五分钱乘电车,从上海的西北角到南京路,专程一上五芳斋。

进得五芳斋,人头攒攒,你拥我挤。排了长队,好容易花了比普通食品店高一倍的价钱买了一盒馄饨,亦即两广人称之为“云吞”者,然后慢慢品味起来。不过,一经品味,说实在,不敢恭维。这里不是拆五芳斋的台,就说那馄饨皮,厚而烂,用两广话来说,叫做一点不“爽口”;馄饨,俗谓鲜汤馄饨,那口汤非常重要,然而五芳斋馄饨那口汤,淡乎寡味,缺少那种鲜的特色……吃过之后,踱出店门,兴致索然,深感名不副实。

我想,五芳斋在建店之初,大概总是作过一番努力,以其富有特色的食品,在食客中赢得声誉,创下这块名家招牌的吧!然而,往往有这种情况:一经成名,就会变成徒有虚名。故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谓也。但是,总有一种相当普遍流行的观念,以为凡是名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止是好,而且好得不得了。所以对名家的东西奉若神明。我这次不远十数里,花一毛五分钱的电车钱,专门一上五芳斋,就正是在这种“凡名必好”的世俗观念支配下去的。岂知一经实践,才知道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因而产生懊悔之情。当然,也不能反过来说,凡名皆不好,对名家也要分析。确有不少名家,成名之后,孜孜不怠,精益求精,不断创出新的水平。这些名实相副的名家,人们还是怀着深深的敬意,我对于这样的名家也是一向如此的。

由此,我又想到一句和吃有关的俗语,叫做“本地姜不辣”。这又是一个未必尽然。其实,本地姜也有辣的。就说馄饨这种东西吧,少年时曾经在梧州(就是所谓本地也者)一家叫谭谦记的小面食店,吃过一两次馄饨,回想起来,那种鲜甜爽口,给人大饱口福之感,至今尚记忆犹新,远胜于遐迩闻名的五芳斋了。可见本地姜也有辣的。对此应该实事求是,本地姜是辣的,就应该承认它是辣的,不要辣得满头大汗了,还一味的说“不辣,不辣!”

所以我想说,吃馄饨不一定非五芳斋的不吃。只要它做得好,不管是上海城隍庙、梧州谭谦记、南宁的张三李四,好吃就行。也不一定是外地姜才用,只要是辣姜,不管它是百色的、都安的或是岑溪的,照用可也。

这样写来,像是宣扬吃喝,套用一句欧阳修的话:吃文之意不在吃,在乎“四化”之间。愿读者识之,幸甚!

1980.8.15(《广西日报》)

赏析“认识你自己”,这句古希腊太阳神庙上的铭文之所以传诵千古,就在于它道出了人类认识自身的艰难。本世纪以来,摧毁偶像、反叛传统、张扬个性成为一时之尚,但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流露出的却是对名家、传统的盲从,而时常挂在嘴边的用“自己”的眼睛看、大脑想,早已在实际行动中把它摒弃。这时你会扪心自问:我是谁?本文从看来并不起眼的吃馄饨写起,却渐次深入地剖析了我们思维模式中崇拜名家的这一痼疾,读来令人深思。

馄饨本来到处都有,但人们却不远十数里专门去吃“五芳斋”的馄饨。尽管去时未及仔细剖析自己的心理,但实际上这行为中确实暗含着“凡是名家的东西,都是好的”潜意识,此义推而广之可以衍发为“本地姜不辣”、“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重要的不在于吃馄饨、吃姜这一事实本身,而在于我们未经实践的检验就毫不思索地对“名家”认同。此文提示我们应该时刻进行自我反思:我们提倡的和我们实行的是否合一?一件东西的好坏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而不应盲从他人的判断。因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作者正是在亲自吃了五芳斋的馄饨以后,才得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结论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写“吃”非为“吃”。作品自始至终高张的是实事求是的旗帜。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36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读完了《小飞人卡尔松》这本书,书的作者是瑞典作家林格论。 主人公卡尔松长着一副滑稽可爱的样子,肚子鼓鼓的,个子矮矮的,他的背后装有一台小巧玲珑的螺旋桨,肚皮上藏有一个按钮,…

    2024年4月13日
    75
  • 我们都是跨文化居民

         帕羅斯岛在希腊诸岛里,大概类似于一个中学班级成绩靠中、容貌普通、性格比较不错但朋友没那么多的孩子。不像圣托里尼有那么多拍婚纱照的,…

    2025年1月4日
    6
  • 山居笔记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山居笔记》以《一个王朝的背影》开始,以《历史的暗角》结束,余先生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文明,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

    2024年4月10日
    71
  • 用心探索――《昆虫记》读后感

    红在北边忙碌,找寻那些可口的、别的蚁族的蚁蛹;鸣蝉在高大茂密的树上尽情歌唱,在里舒缓愉快的心情;螳螂在荆棘丛中挥动死神的镰刀,捕食各种种类的蝗虫……走进,随处可见的昆虫让我们再熟悉…

    2024年4月16日
    82
  • 三、声色

    这是从内容和技术上分。 《文选》说“沉思翰藻”者为文,这是重色,重具体感觉。 梁元帝《金楼子·立言》篇分为儒(懂圣人经典道理的)、文(辞赋家)、学(今之人只记经典而不明道理的)、笔…

    2024年12月31日
    6
  • 一点点体面

         1950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先驱报》做专栏记者。有一天,他的母亲去看他。他蓬头垢面,衣着邋遢,杂乱的头发,长长的胡须,脚上是一…

    2025年1月9日
    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