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琵琶》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舟,闲步入林,过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往吴,经年,乃闻人说江西路僧室,有圣琵琶,灵验非一,心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入泊船旧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香炉供养矣。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以失琵琶故,邻人大集,方共悲叹。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迹亦绝。

(《原化记》)

赏析这是一篇绝妙的讽刺小品。它以幽默、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一个神灵产生与消失的过程。

一个书生偶发雅兴,信手画了一个琵琶,僧人随便开了句玩笑。由此,一个神灵——圣琵琶就诞生了。并得到了村人的顶礼膜拜,得到无数幡花香炉的供养,还引来“灵验非一”的传说。然而,一夜之间,神圣的琵琶又因书生“取水洗之尽”而消踪绝迹。可笑的是村人仍在编织着圣琵琶“潜隐”的神话。故事是可笑的,而笑声过后,留给人们的启示也是深刻的。它告诉人们,那些貌似神圣的东西,原来只不过是人们心造的幻影。正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所言:“因为缺乏对于真实原因的认识,我们遂荒谬地把这些现象归于一些虚构的原因。”(《自然的体系》)本文作者所处的唐朝是一个佛、道盛行的时代,一些好事者,或有意或无意地时时制造一些圣物灵迹,愚弄百姓,毒化世风。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明显的:宣扬无神论。

本文的构思与语言颇有特色。文章以书生入吴的往返为线索,用画琵琶与洗琵琶两件事,写出圣灵的出现与消失,自然而巧妙。前后映照,显示出极大的讽刺力量。故事虽简单,但情节基本完整,而全文仅300来字,足见作者文笔之简洁。文章意在讥讽人们的盲目崇拜,所以笔墨主要放在村人求神的虔诚和失神的悲憾描写上,于此,也是点到为止,不作赘述。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342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王安石《上时政书》

    王安石《上时政书》 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①,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②,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自秦以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明智…

    2025年1月1日
    38
  • 读《少年王璞》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少年王璞》。读后,我有了许多感想。 故事是这样的:5月7日,因为汉奸的告密,日军突然包围了躲藏着200多名群众的后石沟,并在山坡上架起了机枪,威逼群众说出…

    2024年4月12日
    152
  • 余华活着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讲述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他的人生就像翻倒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千滋百味;又像六月的天,风云突变,反复无常。使得我在读书的同时,…

    2024年4月12日
    117
  • 治呼噜神奇秘方等2则

         治呼噜神奇秘方   住宿舍,同事睡觉鼾声震天,大伙表示无法忍受。我第二天去超市买了个奶嘴给同事,让他睡觉时含着……事实证明,比什么…

    2025年1月14日
    24
  • 民间没有国家好等8则

         民间没有国家好   昨天跟老婆去领了结婚证,岳父深沉地看了我一眼说:“国家已经承认你们了,但我们民间还没有承认。”   我们还没有…

    2025年1月13日
    32
  • 鬼公主的嫁衣读后感500字

    【第1篇】 今天,我向我同桌借了一本书,这本书十分好看,我看着看着,就被它迷住了,我把它借回了家,躺在床上津津有味的看着。 蹩脚的小学生侦探墨多多,有一天收到了一份来自远方亲戚的赠…

    2024年4月8日
    10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