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

礼记《礼运》

(节选)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 “君子何叹?”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选贤与能(12),讲信修睦(13)。故人不独亲其亲(14),不独子其子(15),使老有所终(16),壮有所用(17),幼有所长(1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9)。男有分(20),女有归(21)。货恶其弃于地也(22),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23),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24),盗窃乱贼而不作(25),故外户而不闭(26),是谓大同(27)

今大道既隐(28),天下为家(29)。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30),城郭沟池以为固(31),礼义以为纪(32),以正君臣(33),以笃父子(34),以睦兄弟(35),以和夫妇(36),以设制度,以立田里(37),以贤勇知(38),以功为己(39)。故谋用是作(40),而兵由此起(41)。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42)。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43)。以著其义(44),以考其信(45),著有过(46),刑仁讲让(47),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48),在执者去(49),众以为殃(50),是谓小康(51)

【鉴赏】 这篇文章选自 《礼记·礼运篇》开头三章。

《礼记》中的“礼”原指《仪礼》,“记”则是对经文(《仪礼》) 的解释、说明和补充。《礼记》就是阐明解释《仪礼》的作用和意义的,有资料性质,因此没有什么体例可言,实际上是一部儒家学说的杂编。它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礼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也记载了许多生活中实用性较大的细仪末节,极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思想。东汉学者郑玄给《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礼记》才摆脱了从属《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到唐代时,《礼记》与《左传》一起取得了 “大经”的地位。千百年来,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仪礼》,由一部杂编而上升为一部重要经典。

本文就是借孔子之口描绘出一幅大同世界的蓝图,这也是儒家宣传的理想社会。它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只要天下成为公共的了,那么天下就可以非常太平,人人安居乐业。这实际上表现的是理想化了的原始共产社会的局面和准则,是当时知识分子出于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复古思想,但它客观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广大人民的一种愿望,因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千百年来,这种理想社会深深地印在人民头脑中,许多仁人志士常常扯起“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旗帜,作为反抗黑暗腐朽社会的号角,为理想社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可见其对人们思想影响之深。

在语言方面,文章辞气很足,一气贯注,犹如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极具慑服人的力量。在句式方面,大量采用排比和对偶,使文章波澜起伏,生气勃勃,富有战国游说之士的文风。

在论证方面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把“天下为公” 与“天下为私” 的不同标准相比较,以强烈的反差表现出作者对“大同”和“小康”优劣的鲜明态度和立场。但它表现的思想与儒家的传统观点不太一致,显而易见,这是融合了老庄哲学和《易经》精髓而形成的一种思想。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33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我们一起变老吧

         我是在一条有着80多万评论的微博下面遇见陈然的。在看这条微博前,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翻到第17页,找到第7个评论的人,然后,给他…

    2025年1月5日
    44
  • ZAI在日本医院观摩手术

    邓刚 走进日本医院,你会大吃一惊,感到自己走进了一家宾馆,光洁平展的地板,五彩缤纷的墙壁,候诊室的坐椅犹如豪华沙发。楼内还设有精巧的咖啡店和食品店。医护人员并不全穿白大衣,有的穿著…

    2025年1月7日
    47
  • 《后天》观后感600字

    【第1篇】 去年,我看了部灾难片——《后天》。影片讲述了美国的一个气象机构监测到几天后世界各地都将出现龙卷风,发生特啸。其中一位气象学家监测到龙卷风和海啸过…

    2024年4月4日
    122
  • 表扬需要“静悄悄”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名首席执行官及其部分下属的一场私人会议。在会议开始前,首席执行官转向其中一位下属说道:“那件事你干得漂亮,搞得不…

    2025年1月12日
    45
  • 默契

         “ 军训,我满脸笑容地向教官请假,教官一眼就看出来我没啥事,但出于不好意思拒绝,教官让我问问不远处树下的班主任。   …

    2025年1月19日
    50
  • 停下即到

         “通往开悟之路是难是易?”徒弟问师父。   “不难亦不易。”师父回答。   “此话怎讲?”   “因为通往开悟本无路可言。”   …

    2025年1月21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