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见“大墙下的红玉兰”条)
内容概要 一场大雨过后,秋阳高照。渤海边芦苇荡里泥泞的盘肠 古道上走来一个赤足人,他身后紧跟着一个荷枪的士兵。赤足人叫索泓 一,是劳改农场的“摘帽右派”。因为他画得一手好画,现正被押往金 盏乡去画宣传画。这时他正一边走路一边想心事。他记得很清楚,他被 解除劳教摘掉右派帽子的日子是1961年5月25日。他成了那个居庸 关外矿山的右派中第一个被解除劳教的幸运儿。他心里明白,这幸运的 渊源是他那只见风流泪的眼睛。这要追溯到1960年的暮冬早春。那天 夜里,大风呼号。他缩在石灰窑的火墙上值班看窑。他把晚饭领来没舍 得吃的窝头放在火墙上烤着。当窝头刚散出香味时,却被人抢走了。那 人边跑边把窝头拼命往嘴里塞。索泓一奋起直追,眼看追上了,那人突 然抓起石灰朝他撒来,他痛苦地捂住双眼。恍惚中他被人背到山泉边, 有人捧起泉水给他洗眼睛。当他重新睁开眼时,看到给他洗眼睛的正是 刚才抢窝头的人。她叫李翠翠,是从河南兰考来的盲流,她已经几天没 有吃东西了。她流着泪请求索泓一收留她。索泓一虽然非常同情她,但 却无法满足她的要求。他告诉她自己的身分连她这个盲流都不如,无法 收留她。他拿出刚领到的24元工资抽出20元递给她,她不要,又失望 又生气地走了。而索泓一的左眼从此成了见风流泪的风泪眼。过了几 天,矿山传出矮小黑瘦的管教科长郑昆山娶了河南来的俊姑娘李翠翠 的消息。这以后索泓一发现郑昆山对他的态度变得和气一些了,他知道 这都是因为翠翠。翠翠经常背着郑昆山悄悄来灰窑给索泓一送吃的东 西。这位还带着点野性的泼辣女子甚至偷了干部家属们养的鸡鸭来给 索泓一补身子。翠翠耸恿索泓一逃离矿山去过自由的生活,并自告奋勇 要给他带路。翠翠的情谊使索泓一非常感动,可他下不了逃跑的决心, 他希望政策会变,会给他的命运带来转机。否极泰来,他终于被解除劳 教了。可是当他走出铁丝网时,岗楼上哨兵的一声断喝给他喜悦的心泼 了一盆冷水。他明白自己仍然是个被管制的没有自由的人。来到新居, 他又遭到同房间一群流氓分子的毒打。恰好翠翠赶来给他解了围。翠翠 旋风般教训了那群氓爷之后,把索泓一叫出来,告诉他,矿山要停办, 全矿的人都要迁到渤海边的一个劳改农场。那里三面环海一面是河,到 那里想逃就难了。她劝索泓一趁搬迁时的混乱设法逃走。可他仍下不了 决心。在迁往农场的路上,一个“右派”被大雨浸死了。到了农场,郑 昆山带着索泓一等人埋葬死者,翠翠也跟了来。她在坟场上公开表示对 那因饥饿而被大雨浸死的孤魂的同情哀悼。郑昆山几次想发火,但终于 忍住了。过了几天,索泓一奉命到各分场刷标语时,遇到挖野菜的翠翠。 翠翠说郑昆山为坟场上的事打了她。索泓一看到她头发蓬乱,眼圈红 肿,怜惜之情油然而生。他冲动地拉过翠翠,她哭着像孩子一样依偎在 他怀里。但当他和她的嘴唇将要碰撞的一霎,翠翠突然用力推开他。她 说她已经是有孕之身,她不配……又过了几个月。有一天,索泓一奉命 去给分场政委杨绪要娶亲的儿子油漆箱子。政委夫妇留他吃了顿饭。看 着桌上丰盛的饭菜,他才知道,在这饥饿的农场,也有不饥饿的角落。 从政委家出来,走过一片红薯地时,他看到翠翠正背着一个婴儿在雪地 里刨秋收时没刨干净的红薯头。几个月不见,她憔悴多了。翠翠责骂索 泓一没骨气,为了一顿饱饭去给人家当奴才。这时恰巧郑昆山走来,他 告诉索泓一不要再去给杨绪干活,要他从明天起到银钟河岸去看守割 下来的苇子。索泓一离开红薯地,远远地看到郑昆山和翠翠继续在田野 上寻找着食物。在他心里,永远也抹不掉在那片落雪的红薯地上郑昆山 和李翠翠相濡以沫的画面了。索泓一来到银钟河边。他每天在河坡上用 水蒸煮他那份口粮。他看船看帆看云看水,倒也清静自在。有时河上船 工借他的锅灶煮鱼蒸饭,总是慷慨地给他留下一些吃的。一冬过来,他 的浮肿逐渐消失,体重猛增了12斤。郑昆山调走了索泓一,杨绪怀恨 在心。他利用职权借翠翠是盲流这件事整郑昆山,把他降为队长。翠翠 抱着饿死的孩子闯进批判郑昆山的会场。指责杨绪在这饥饿年代家里 粮食多得吃不完,却把她的孩子饿死了。此事惊动了总场。杨绪也被降 了职,成了杨科长。河边的苇子都拉完了,索泓一回到离开了半年的农 场。一场厄运正等着他。杨绪说索泓一给他家墙上画画儿时故意把猪画 瘦来丑化社会主义。几场批斗会之后,索泓一被送到严管班。严管班里 脱胎换骨的繁重劳动把索泓一的筋骨磨硬了。他终于挺起腰来向杨绪 展示了人的尊严,因而受到恼羞成怒的杨绪的疯狂报复。翠翠再次劝他 逃走。索泓一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他终于下了决心。他找到 杨绪,表示认识错误,请求杨绪允许他去重画那头猪。杨绪满意地拍拍 他的肩膀,交给他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到金盏乡去画一幅街头宣传 画。第二天,索泓一和杨绪派来的一个士兵一起,穿过芦苇荡渡过金钟 河来到金盏乡。士兵在渡口休息喝茶,索泓一背起颜料去画画儿。士兵 不时往索泓一画画儿的地方望一望,过了一会,索泓一不见了。士兵到 处去找,哪里还有索泓一的影子。过了个把月,一封地址不详的信摊开 在农场总场政委的桌子上。信末署名——流浪汉: 索泓一。
作品鉴赏 50年代初崭露头角的从维熙,受老作家孙犁的影响, 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泥土气息,显示着清新明丽的诗意美。1957年 他被错划为右派,被抛至社会的最底层。20多年的坎坷生活促使他创 作风格的转变。到《大墙下的红玉兰》,他已走出荷花淀,清新隽美一 变而为忧愤悲壮。而到《风泪眼》,风格又转为深广。从清新到忧愤,从 忧愤到深广,在作者艺术风格的嬗变中,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 感和强烈的问题意识。《风泪眼》就是通过对被错划为右派送去劳教,解 除劳教摘掉右派帽子后仍然没有人身自由的索泓一的命运的描写,揭 露了那个极左时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不正常、不合理。这部中篇小 说最成功之处,在于作者突破了以往塑造人物比较单一的局限。准确把 握了人物心灵变化的轨迹,塑造了几个复杂而丰满的人物形象。首先, 作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主人公索泓一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知识 分子形象。作者既写了他的正直,富于同情心,也写了他的软弱、爱幻 想、优柔寡断等性格缺陷。他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时而高尚时而沉沦, 在软弱的性格中偶尔也透出刚强,所有这些构成索泓一复杂的人物性 格。翠翠也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人物。她纯朴、善良,索泓一那两个 并非出于自愿而给她吃掉的窝头就使她感到一辈子也报答不完他的恩 情了,表现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素而高尚的情操。在一个被 饥饿和暴雨夺去生命的右派的坟前,她不顾自己管教科长妻子的身分, 在管教人员面前公开表示对那右派的同情和哀悼,则显示出她善良的 秉性。同时,盲流生活又赋予她性格的另一面。她为了给索泓一补身子 就去偷别人的鸡鸭,当看到一群劳改释放人员欺负索泓一时她大打出 手。她想笑就放声大笑,想哭就放声大哭,想走立刻拔腿就走,显示出 坦荡、泼辣而又带点野性的性格特征。郑昆山是小说中最有光彩的人 物。他严于律己、忠于职守、武断专横,几乎到了不尽情理的地步。因 而被劳教劳改人员们称作“沙威”、“狠透铁”、“钟馗”、“门神”。但他 也并非一具不食人间烟火的机器。他对翠翠的不露声色的温情,对索泓 一的暗中帮助和照顾,到外地去押回逃走的犯人时,怕犯人再逃走,他 宁肯几天几夜不睡觉也不给犯人上手铐的良苦用心,他抵不住饥饿的 压力想拿几块农场喂马的豆饼的念头,这些都显示出在这个表面像铁 板似的人物的心灵深处,也有人的七情六欲在撞击。作者通过对人物性 格多面性的刻画,塑造出真实、深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次,作 品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品还动态地再现 了人物性格的变化过程。索泓一是一个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人,但在 李翠翠的激励下,在生活的磨炼中,他逐渐变得刚强,最后他终于丢掉 幻想下了决心,去追求自由的生活。而李翠翠和郑昆山则是在共同的患 难生活中,互相影响而共同完成了他们各自性格的转化。自从李翠翠旋 风般闯入郑昆山的生活,郑昆山逐渐显露出人的底色。他那冰块一样的 心开始融化,显露出他温情、富于同情心的一面。这恰如李翠翠曾向索 泓一宣告的:“他改造你们,俺改造他。”而李翠翠在改造郑昆山的同时, 也被郑昆山改造着。郑昆山以他那在饥饿年代愈显可贵的无私,以他真 正男子汉的刚强影响着翠翠,逐渐磨去她身上的野性。翠翠感到自己的 心同郑昆山越来越贴近,她甘愿跟郑昆山规规矩矩过清白的日子。在别 的干部家属成袋地从农场仓库往家里背粮食时,她也没有拿过公家一 粒粮食,以致她的才几个月的婴儿被饥饿夺去了生命。作者描写人物性 格的变化,娓娓道来,丝丝入扣,入情入理,塑造出真实的令人信服的 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多侧面地展示人物性格和动态地描写人物性格的 变化,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克服了作者以往小说中人物性格斧凿 痕迹较重的缺陷,标志着从维熙小说艺术的新的飞跃。
从维熙 风泪眼
•
读后感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27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