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夫、电缆车及其他

        登泰山,自古路艰难,山腰间的十八盘由七千多级石阶砌成,南天门遥遥在望,那陡峭的山道,分明是一架高耸的天梯。俗话说,“远路无轻担” ,爬山即便肩上无担子也够呛,行程未及一半,我已气喘吁吁,腰酸腿软,不由地减缓了速度。引人注目的后来居上者,竟不乏肩挑重担的人,担里尽是些食品、生活用水和建筑材料,等等。这些人都是些职业攀登者——泰山挑夫。
        同挑夫们逐渐拉开了距离,我的眼睛像摄影机似地拍摄着他们的背影。乍看,挑夫虽都步履刚健,行速无减,但从细处窥察,他们倒也并不轻松。肩窝被重担压陷,脖颈硬挣挣地拉得老长,腿肚肌腱暴胀着青筋,每迈一步都须运足了力气。身影闪过,便有一串汗珠儿洒落山道……
        正当凝视挑夫们艰难行进的身影。恰遇电缆车从高空索道飞驰而过。一辆辆满载着游客扶摇直上,飘然而下。山路与索道,挑夫与电缆车,两种运载方式的鲜明对比,构成了一幅极不协调的画面。说不清,在这两者之间有多少个世纪的差距,也难以估量其间的功率何等的悬殊?原始与现代化的交织,使得时代的界线混淆不清,生活的节奏仿佛乱了套!
        我沉思着,但却没有停歇脚步。
        从南天门往天柱峰,统称“岱顶”。继续攀登,待到大观峰前的碧霞祠,迎面展现的是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同游者情不自禁地谈论起泰山挑夫的历史功绩:姑且不说院内的那个明代千斤铜鼎,决不会是插翅飞上山来的,那历代建造的殿宇楼阁,每块砖瓦、每根梁柱,哪件物品能不渗透着挑夫们的血汗?难怪有人赞叹:偌大的碧霞祠,原来是肩挑上山的。没有挑夫,哪有泰山上的灿烂文化?
        歇息时,我同挑夫们聊天,得知他们多是承继祖业,扁担相传,不知接过了几代人。回首登山盘道,后继的挑夫络绎不绝,在山路上叠印重重足迹。如今,尽管通行了电缆车,他们仍还补济着交通运输的不足。谈起电缆车,挑夫们的语气显得自豪,说是倘若没有泰山挑夫,也就没有电缆车。乍听,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这话毫不虚夸。他们遥指着索道上的种种设施,许多零部机件皆是挑上山来,尔后才得以安装的。我顿悟,对于“肩挑”这种陈旧的事物,倘若“破”字当头,那么泰山的索道、电缆车,何以“立”得起来?
        登岱顶,望天下。回首往事,多少好心人总想着百废俱兴,一刀切齐,让大家同步跨入一个 “高级阶段”,结果却适得其反。泰山挑夫和电缆车的合作交替,雄辩地表明: 在我们这个古老而辽阔的国度里,正是繁纷的世象,参差的步履,才构成了对立而又和谐的社会。否则,又当如何理解历史,期望未来呢?

        

(1987年12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赏析 这篇文章,有诗的意境,有散文的情致,但我却以为它是一篇杂文,一篇优秀的杂文。何以言之? 因为它的焦点最终是凝聚在论理上。直言之,它是用散文的笔调写的杂文,很好地体现了杂文的风骨。
        本文似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以下为第二部分。首段,作者从登泰山写起,先写目之所见,再写身之所感,并进而引出后来居上的职业攀登者——泰山挑夫。而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则分别为读者描绘了两幅社会生活图画,一幅是泰山挑夫攀登图,一幅是电缆车高空运行图。这两幅图画,犹如电影中的两个特写镜头,鲜明而深刻地印在读者脑际。纵览这一部分,有对泰山自然景观的生动再现,更有对客观社会生活的细致描摹,作者侧重于从这些方面用墨,这显然是散文的笔调。
        但即使如此,作者的创作旨趣也已在这部分中现出端倪。其一,故意让两幅图画造成巨大的反差,分明是为后面的说理张本; 其二,在第三自然段,已有议论的言辞穿插其间,这就为以下的进一步议论作了铺垫。
        文章转入第二部分后,作者议论说理的宗旨便和盘托出了,思路也相当连贯、清晰。先议以往——电缆车尚未通行的以往,“偌大的碧霞祠,原来是肩挑上山的。没有挑夫,哪有泰山上的灿烂文化?”是啊,挑夫们功不可没,“挑夫精神”理当长存,这是对优良的民族传统的理性首肯。再议而今——通行了电缆车的而今,连颇为现代化的索道和电缆车本身,也是挑夫一点点挑上去的呢,的确呵,“对于‘肩挑’ 这种陈旧的事物,倘若 ‘破’ 字当头,那么泰山的索道、电缆车,何以 ‘立’ 得起来?”这就极其自然地联系到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破”与“立”的关系,使议论深入一层,给人启迪。最后,作者用自己的思索所得,毋庸置疑地指出,“在我们这个古老而辽阔的国度里,正是繁纷的世象,参差的步履,才构成了对立而又和谐的社会,否则,又当如何理解历史,期望未来呢?”这段议论,使文章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并使全文有了灵动的气韵,如同成龙点“睛”,成功地体现了杂文的风骨。
        总起来说,这篇杂文有叙述和描写,有议论和言理,但二者并不游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而成为有机的整体。作者注意让形象说话,使杂文的深刻道理附丽于生动的形象,让读者在“物我感应”的神交和“物我交融”的境界中思而得之,颔而领之,感悟客观事物固有的真谛。这正是这篇杂文突出的艺术特色。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7234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巴金散文读后感600字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他的散文集像初升的阳光沐浴着我,他成了我散文阅读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路标。 他的《》和《秋夜》这两篇散文是我一直珍藏着的。我不仅为他的文笔深深…

    2024年4月28日
    57
  • 《笑猫日记・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300字

    我很喜欢杨红樱阿姨的作品,清新可人,它属于孩子们的世界。假期里我有幸读了她的《笑猫日记·孩子们的秘密乐园》,它带给我无尽的遐想。 一个马戏团的到来让沉寂的翠湖公园又热…

    2024年4月4日
    76
  • 读《桃太郎》有感40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真好,真快乐! 最近,我阅览了一篇名叫《桃太郎》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有一对老夫妇,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一天,老婆婆在洗衣服,捡到了一个大桃子,切…

    2024年5月4日
    75
  • 《谈写日记》

    我从来不爱写日记。 十二三岁的时候,先生教我写日记,先生说:“日记就是记每天的事的。你们每天记一篇,到了星期六交给我看。”于是我开始写日记了。日记上写些什么呢?当然是每天的事罗。我…

    2025年1月2日
    65
  • 《地心游记》读后感500字

    【第1篇】 里我读了凡尔纳写的小说《地心游记》,它讲述了德国的布洛克教授和他的儿子收到一封来自地心的神秘密码信,从而对地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和侄子阿克赛尔、向导汉斯进行了一…

    2024年4月1日
    73
  •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450字

    读了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主人翁金铃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一个善良、可爱又聪慧的胖女孩,一个追求快乐又总是遭遇烦恼的小学女生,他人眼中的“中等生”,一直做一个“好孩…

    2024年4月14日
    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