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
莱茵河(The Rhine)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穿过德国东部,流入北海,长约二千五百里。分上中下三部分。从马恩斯(Mayence,Mains)到哥龙(Cologne)算是“中莱茵”;游莱茵河的都走这一段儿。天然风景并不异乎寻常地好;古迹可异乎寻常地多。尤其是马恩斯与考勃伦兹(Koblenz)之间,两岸山上布满了旧时的堡垒,高高下下的,错错落落的,斑斑驳驳的;有些已经残破,有些还完好无恙。这中间住过英雄,住过盗贼,或据险自豪,或纵横驰骤,也曾热闹过一番。现在却无精打采,任凭日晒风吹,一声儿不响。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仿佛自己已经跳出了这个时代而在那些堡垒里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游这一段儿,火车却不如轮船:
朝日不如残阳,晴天不如阴天,阴天不如月夜——月夜,再加上几点儿萤火,一闪一闪的在寻觅荒草里的幽灵似的。最好还得爬上山去,在堡垒内外徘徊徘徊。
这一带不但史迹多,传说也多。最凄艳的自然是脍炙人口的声闻岩头的仙女子。声闻岩在河东岸,高四百三十英尺,一大片暗淡的悬岩,嶙嶙峋峋的;河到岩南,向东拐个小湾,这里有顶大的回声,岩因此得名。相传往日岩头有个仙女美极,终日歌唱不绝。一个船夫傍晚行船,走过岩下。听见她的歌声,仰头一看,不觉忘其所以,连船带人都撞碎在岩上。后来又死了一位伯爵的儿子。这可闯下大祸来了。伯爵派兵遣将,给儿子报仇。他们打算捉住她,锁起来,从岩顶直摔下河里去。但是她不愿死在他们手里,她呼唤莱茵母亲来接她;河里果然白浪翻腾,她便跳到浪里。从此声闻岩下听不见歌声,看不见倩影,只剩晚霞在岩头明灭。德国大诗人海涅有诗咏此事;此事传播之广,这篇诗也有关系的。友人淦克超先生曾译第一章云:
传闻旧低徊,我心何悒悒。
两峰隐夕阳,莱茵流不息。
峰际一美人,粲然金发明,
清歌时一曲,余音响入云。
凝听复凝望,舟子忘所向,
怪石耿中流,人与舟俱丧。
这座岩现在是已穿了隧道通火车了。
哥龙在莱茵河西岸,是莱茵区最大的城,在全德国数第三。从甲板上看教堂的钟楼与尖塔这儿那儿都是的。虽然多么繁华一座商业城,却不大有俗尘扑到脸上。英国诗人柯勒列治说:
人知莱茵河,洗净哥龙市;
水仙你告我,今有何神力,
洗净莱茵水?
那些楼与塔镇压着尘土,不让飞扬起来,与莱茵河的洗刷是异曲同工的。哥龙的大教堂是哥龙的荣耀;单凭这个,哥龙便不死了。这是戈昔式,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戈昔式教堂之一。建筑在1248年,到1880年才全部落成。欧洲教堂往往如此,大约总是钱不够之故。教堂门墙伟丽,尖拱和直棱,特意繁密,又雕了些小花,小动物,和《圣经》人物,零星点缀着;近前细看,其精工真令人惊叹。门墙上两尖塔,高五百十五英尺,直入云霄。戈昔式要的是高而灵巧,让灵魂容易上通于天。这也是月光里看好。淡蓝的天干干净净的,只有两条尖尖的影子映在上面;像是人天仅有的通路,又像是人类祈祷的一双胳膊。森严肃穆,不说一字,抵得千言万语。教堂里非常宽大,顶高一百六十英尺。大石柱一行行的,高的一百四十八英尺,低的也六十英尺,都可合抱;在里面走,就像在大森林里,和世界隔绝。尖塔可以上去,玲珑剔透,有凌云之势。塔下通回廊。廊中向下看教堂里,觉得别人小得可怜,自己高得可怪,真是颠倒梦想。
(1933年3月14日作。原载1933年5月1日《中学生》第35号)
——————————————
【导读】
听,文字在诉说
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便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作,让人对莱茵河畔产生了无穷的想象。朱自清采撷素材、运用语言的能力可见一斑。
“我”虽然在文章中被刻意回避了,但仍处处存在:在轮船的甲板上观览了莱茵河两岸的古迹,联想到了声闻岩的传说,初步感受哥龙城的繁华,然后登岸参观了哥龙大教堂。
如果要挖掘思想意义,或许会很失望;如果要感受文字魅力,可谓珠玑四处。
描写“中莱茵”两岸山上旧时堡垒时,用“高高下下”“错错落落”“斑斑驳驳”就总括了旧堡垒严整密集的布局,句式整饬,极富音乐感。还有两处联想:“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仿佛自己已经跳出了这个时代而在那些堡垒里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火车却不如轮船:朝阳不如残阳,晴天不如阴天,阴天不如月夜——月夜,再加上几点萤火,一闪一闪的在寻觅荒草里的幽灵似的”。前者长句中嵌着多处四字词,像是贯在一起的珠玉;后者整散结合,干净利落。
对仙女子传说的述说最绝妙,采用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的语言,简洁、精炼;其中对声闻岩的介绍,又得古代写景散文的妙处,笔法和郦道元的《三峡》极其相似;最后所引淦克超先生翻译的海涅吟咏此事的诗,又具有汉乐府诗的意境:这就让西方的景、传说、诗披上了中国文学的衣裳。
哥龙大教堂的描写与堡垒不同,相比于描写堡垒用远眺、粗描,它则是近观、细刻。既有尖拱和直棱上繁密的雕刻,也有门墙上尖塔的高耸入云;既有在下仰视产生的绝高之叹,又有登高俯视产生的渺小之感。特别是月光里尖塔的比喻——像是人天仅有的通路,又像是人类祈祷的一双胳膊,让人感受到来自作者心中庄严肃穆的敬意。
真想去看看莱茵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