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以前及春秋时代用诗有四种方法:①典礼;②讽谏;③赋诗;④言语。
汉朝则不用在讽谏与言语方面,而用在典礼与赋诗方面,而且用在实际应用方面。至于理论,则用孔子教诗明志之传统。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汉仍沿此传统。要明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得将诗、乐、礼合起来看,才能明白。
《韩诗外传》八,有魏文侯的故事。魏文侯太子击,封为中山使君。一次,太子遣使臣苍唐至文侯处。文侯问:中山君喜什么?苍唐说,喜诗。又问:喜哪篇?苍唐说,喜《黍离》及《晨风》二首。文侯说,中山君喜《黍离》,不就是怨吗?苍唐说,非怨也,不过是表示自己时思国君而不能有机会表白罢了。又,《晨风》:“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实是表明自己的孝心。文侯于是感动,父子感情遂复和,乃召回太子。由是可见汉人心目中诗之效用。
《后汉书》六十九《周磐传》云:周磐穷,不足以奉母。他读诗至《汝坟》一篇末章,觉得应出仕。《汝坟》末章云:“鲂鱼赤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周磐读至此而感动。
以上都是兴于诗。第一例是事君,第二例是事亲。事君、事亲是礼的关头。但礼与乐不能分。礼是要有节度,乐则和人:礼之精神与乐之精神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