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释皎然《诗议》说,诗有五格:不用事第一(自然,不用典),作用事第二(用典而自费一番苦心),直用事第三,有事无事第四(用典而人弄不清楚其意),有事无事,情格(指意境)俱下第五。——这里,可知“格”就是标准。当然,也包含“法式”之义。也含有“意境”、“意思”之意。
杨敬之《赠项斯诗》:“几度见诗诗总好,今观标格胜于时。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后有“逢人说项”之典,成为到处求人之意了。)这里说“标格”,着重评人,亦“标准”意。——这说的是男子。
韩偓《席上有赠》:“矜严标格绝嫌猜,嗔怒难逢笑颜开。”这里“标格”亦评人之风度,评的是女子。
中唐、晚唐时,“格”一方面指人之风度,一方面又是诗之标准。
殷璠(中唐人,他选时人诗)《河岳英灵集·序》:“贞观来,标格渐高;景云(武后年号)中,颇通远调(调指声音,一方面亦有标准意思);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风”,指声调风韵;“骨”,指词句组织。)这里,标格亦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