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已有笔记,唐较多,而宋盛。笔记是广义应用方面的文字。
北宋沈括有《梦溪笔谈》,南宋洪迈有《容斋随笔》:是为有宋最有名之笔记,皆作于二人晚年时。他们以笔代口来谈,故文体近于谈话,不重文章技巧,接近语录。随笔是不用系统化的,随便谈就是了。
宋人史学发达,他们在笔记里对人生生活全体都谈,表明对人生有兴趣,范围比注疏、语录都广。
笔记,《四库提要》列之于子书杂家。这很对。其中又分为六种,今举其四:杂学(较大的学问)、杂考(对古之考证)、杂说(对古之批评,唐已有,重新估定价值)、小说(见闻)、杂品。
其实《世说新语》也是一种笔记,近于杂品、小说。
笔记是语录加上《世说新语》之传统,受“言不尽意”影响。笔记体裁包括范围很广。清人有所谓札记,就是为了要表出精华并且使人有亲切感,如谈话那样。
顾炎武《日知录》亦笔记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