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育友善之花 建和谐》的书。我读了之后,对第三章:兄弟姐妹在“留守”有了很多的感想。
有这样一个群体: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靠劳动获取家庭收入……可他们,本该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却有 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由照顾,甚至无人照顾他们,却学会了用自己的双肩早早地担起家庭的重担,成为了“挑重担,盼亲归”的一代儿童。
有这样一个孩子,名字叫亚楠。亚楠出生于一个偏僻的农家,刚出生时就去世了,爷爷也因病瘫痪在床。亚楠6岁时被送到离家六里远的一所寄宿制留守儿童学习。由于家庭的原因,亚楠从小就学会了节约和自理,从不乱花一分钱,他会帮奶奶做家务,样样都行,有时候还帮奶奶捶背。
在学校,亚楠是个好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下课后细心完成作业,期末竟然考了双百分,并在二年级时当上了班干部,承担起了帮助班级个别后进补课的义务,他从不张扬,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更成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亚楠的不懈努力下,他连续几年获得校“三好学生”以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每次考 试总是班级第一名。由于亚楠事迹突出,被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十大自强奋进儿童”评选活动并顺利入围,并出席了 在北京召开的颁奖盛典,还跟“大衣哥”朱之文等很多明星见了面呢!
小亚楠不过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代表,像他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留守儿童缺少的,不过是一份亲情和关爱,所以,我们应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做他们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来自于四面八方每个人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