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今天,我随意翻开一本《莫泊桑小说集》,看见目录里面有我们课本上所说的《我的叔叔于勒》,赶忙打开看了看。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满感交集。明白了莫泊桑为何以批判形小说家著称于世。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莫泊桑家里很穷,他们一心的希望就是莫泊桑的于勒。其实这个于勒以前很不受他们的欢迎。他是一个败类,总是不顾一切的消费。当他把自己得到的那份遗产挥霍的一干二净的时候,他的――莫泊桑的的那份遗产,也就会受到影响,这常常使莫泊桑的十分生气。按照那时的规矩,他们把于勒送上了一条去纽约的船。后来,于勒来信说,他在那里发了大财,很快就要来和他们团聚。并且想把以前欠他们的钱加倍还给他。这让莫泊桑一家乐开了花。特别是莫泊桑的,也不停的说“好心的于勒”。可是后来,他们在一次的时候,看见几个人在吃一种叫做牡蛎的东西,这种东西很贵。莫泊桑的爸爸说:“大家要吃牡蛎吗?”他的很不高兴,想:“又要破费了。”可两个女儿一致答应,又当着女婿的面,不好拒绝,只好推脱说自己不吃,也不让莫泊桑吃。
莫泊桑的爸爸发现这个买牡蛎的人很像自己的弟弟于勒,便对妻子说:“怎么那个买牡蛎的人这么像于勒呢?要不是知道他已经发了大财,我还真以为就是于勒。”他的妈妈正在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等于勒来了,就要用他的钱买一栋大别墅,过上美好的生活……”她很不快的说:“那个卖牡蛎的老家伙,衣衫褴褛,怎么是好心的于勒?”可是后来,他们真的知道了那个就是于勒。他们很生气,特别使莫泊桑的妈妈,说:“我就知道他还是个败类!幸好他还没有发现我们!要不,又要来占我们的便宜!……”可怜的于勒,只好还在那里继续买牡蛎,一家人连理都不理他,走了。
毫无疑问,莫泊桑是借自己的爸爸妈妈,批判当时残酷的主义和人类的自私,心胸的狭窄。这毕竟是莫泊桑的叔叔,他的亲叔叔。当他有钱的时候,被称为“好心的于勒”,屁颠屁颠的跟在他后面,想占他便宜。当他赔本了没有钱的时候,又被称为败类。这时,他们的义务就是给于勒一些安慰!
这是某些人心的真实写照,这就是社会的一个缺点,这就是人心灵的丑恶。但愿像莫泊桑母亲这样的人,天下无存!
【第2篇】
这个里,我读了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中讲了叔叔于勒的故事,一封来自美洲的书信,彻底改变了菲利浦一家对于勒的看法。当他挥霍掉自己甚至大部分菲利浦的财产时,他是“败家子”、“无赖”、“混帐东西”,是“毫无用处的废物”。而当于勒在信中说自己赚了钱希望日后弥 补 菲利浦的损失后,近摇身一变成了他们口中的“正派的人”、“有良心,诚实可信的人”。“等我们的好于勒回来,家里情况就会大大改观。这一家子,总算出息了一个人!”母亲这样讲。看到从远处归来的轮船时,总是满怀希望地说:“嘿!如果于勒在船上,那多叫人惊喜啊!但是后来他们在轮船上发现,衣衫褴褛、又老又脏的老水手是于勒,翘首盼他归来的心情一扫而空,骂他是“骗子”、“无赖”。连“我”因为他是亲叔叔的亲戚关系给他十苏小费也受到责骂。最后,他们因为怕受到连累而匆匆离去。
读完全文,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态度变化如此之大的“神奇”的东西是什么呢?金钱!他们用金钱和利益权衡了于勒和他们之间的亲情和他的品质。“祸星”“骗子”到“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和后来又改为“无赖”的称呼的巨大落差,能看出他们的肤浅和庸俗,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随着于勒的财富而不断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文中还说“那个年轻人最终决定向二姐求婚,也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那封信。”这也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用金钱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风气。
文中的“我”给了穷老头一百苏银币和给于勒叔叔十苏小费,说明“我”是很有同情心的,这也是在菲利普一家中唯一的一个正面人物。人间有很多东西都是金钱无法取代的:、亲情、爱情、快乐……我们应该像文中的主人公“我”一样拥有同情心和爱心,并且淡化金钱,不要被金钱所迷惑,用真诚的心感受人间美好的情感。
我不禁再次翻开书,翻到写着“我的叔叔于勒”的标题那一页。这篇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良风气和对小人物的无奈、同情的短篇小说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对弱者拥有同情心,不被金钱和权利迷惑,脚踏实地地努力!
【第3篇】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的“短篇小说之父”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讲述的是一个炎凉世态下资本主义小市民家中发生的曲折故事。在这个拮据的家中有胆小懦弱的父亲――菲利普;泼辣蛮横的母亲――克拉丽斯;两个到了年龄却迟迟未嫁的;及未时世事的“我”。但尽管如此,每逢周日,全家都要穿戴整齐去迎接家中曾经的败家子,被送到美洲后偶然发财,写信来说要补偿父母当年损失的叔叔――于勒。于勒的信好比福音书,在看了这封信后,终于有人上门提亲二姐,家人就匆匆把二姐嫁了出去。父母亲高兴的不得了,组织全家到泽西岛旅行。途中父亲看到有人优雅的吃着牡蛎,虚荣顿起,也故作大方请客吃牡蛎。走近一看,却发现卖牡蛎的潦倒船员像极了于勒!在小心翼翼的向船长打听后证实了这个消息,父亲吓呆了,母亲怒火冲天的步步指示:让“我”把们带回来,把牡蛎钱付清,她和父亲躲到对面船头去。我十分同情于勒叔叔给了他半法郎消费,并对父母不认亲人的行为困惑不解……
金钱和地位对于大人真的如此重要,胜过血浓于水的亲情?读到这儿,心都不由寒了!不禁意间又联想到另一个故事――
有个饿了好几天的小乞丐在风雨中乞讨,遇上了好心的多尔先生给了他一美元。他连声谢过多尔先生后,转身又消失在风雨中。过了一会儿后,多尔先生又在一家花店中遇上了那个小乞丐:他正掏出磨得亮晶晶的硬币,买下一束,并要求店员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多尔先生笑笑,没有多想。在他回火车的路上,第三次遇上了那个小乞丐:在风雨中,他捧着那束,庄严而庄重的向不远前的那片墓地走去……多尔先生的视线模糊了……
我的视线也模糊了。两个对比如此强烈,震动着我的灵魂。少年心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最纯粹的东西?长大后真情难道就要被抹灭?
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其实原本的题目是“情仅存于”,但来回想想,实在不喜欢“仅”这个字,因为我希望情是共存的,存在于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