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第1篇】

今天,我读了《狼和鹿的故事》,心里有很多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而下令去消灭森林里的狼,使鹿群繁殖得越来越多,导致森林里的绿色逐渐减少,森林面目全非。从而导致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狼和鹿两者皆衰。说明了不同之间互相制约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必须遵守,尊重自然界的这一规律。

文中罗斯福总统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他忽略了一个生物界的规律:生物界中的每种动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是生物界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能以人们的意志来随随便便地被改变、转移的。我们必须要客观地认识、判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不能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的认识去判定动物之间的善恶与好坏,并根据这种片面的认识去采取荒谬、错误的措施去影响、干涉动物、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否则就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还要说一点,就是:活着要有危机感。在这里,请你先听我讲一个故事:在日本的北海道有一个渔村,那里出产一种味道鲜美的鳗鱼,渔村里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可是鳗鱼的生命十分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几家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怎样处置,回港后鳗鱼都全是死的。由于鲜活的鳗鱼几乎要比死亡的鳗鱼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夫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与老渔民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够维持简单的温饱。老渔民在临终之时,把秘诀传授给了儿子。原来,老渔民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舱的,鳗鱼之中放进去几条狗鱼。鳗鱼和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而且还是一对出了名的“死对头:。于是,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了成舱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以来,反倒把满满一船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激活了。

这位日本渔民捕捞鳗鱼很会讲究方法,他知道,如果想让鳗鱼活下来,就应当让鳗鱼时刻有危机感。只有有了危机感,鳗鱼才会不停地活动,从而活下来。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道理啊。

鳗鱼和狗鱼的关系和鹿与狼的关系不是一样的吗?少了一种危机感,繁荣一时的鹿又因体质下降而迅速死亡,这对于人类的生存不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吗?如果你喜欢看《动物世界》节目,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知道如果它赶不上最慢的羚羊,就会被饿死。对于羚羊来说,它们也知道,如果自己跑不过最快的,就会全部被吃掉。有了狮子,羚羊才练就了飞速奔跑的本领,提高了身体的素质;同样,有了羚羊,狮子为了不至于饿死,也要不停地去追赶,因此,狮子也越来越强壮。

没有危机感,缺乏一种危机意识,就会失去竞争的活力,最终失去生存能力。享乐,是人天生的本性,我们不能改掉它,只能改善它,所以,我们要逐渐改善自己,用危机感代替享乐。而这,对于一个人生存,还是领导一个企业来说,无非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2篇】

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我开始沉思起来。在我以前读过的故事中,狼――在我们记忆中是十恶不赦的,一切贬义词几乎都可以用到狼的身上。但读过这篇课文后,我的想法变了……

人们为了保护鹿,便去猎杀狼。当猎人们把森林里的狼全部消灭时,却发现,鹿不但没有照着人们的想法一般更好的繁殖、生活,反而把森林的植被破坏了,自己也没有了食物而死亡。

其实,狼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稳定,因为这样可以将森林中的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鹿的数量一旦超过森林可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大家一贯认为的善良的鹿将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没有好坏之分的。或许在一些童话、传说中,那里的狼都是罪恶的象征,而那些食草动物都是善良的化身。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大概都是这样的看法,仅仅只是因为人是肉做的,而狼吃肉,这对就人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人们就以自己为中心,而判定狼是邪恶的,而这――恰恰就是文中所说的“童话原则”。

要知道,所有的动物都是维护生态均衡的必要环节,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事物的好处或者坏处,应该在看到它的坏的同时也考虑到客观好的一面,反过来也一样。这样,我们才能客观理智的去面对任何人和事,才能冷静的去决策每一样事物。

同样,人类之间也是平等的,每一个人的存在也有着必要的作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既然创造了他,那么世界就需要他,社会需要他,每一个人都有它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人,因为他们――不管是残疾人,老人,他们都有着他们自己的作用! 

【第3篇】

今天,我读了《鹿和狼的故事》,心里有很多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而下令去消灭森林里的狼,使鹿群繁殖得越来越多,导致森林里的绿色植物逐渐减少,森林面目全非。从而导致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狼和鹿两者皆衰。说明了不同动物之间互相制约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必须遵守,尊重自然界的这一规律。

文中罗斯福总统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他忽略了一个生物界的规律:生物界中的每种动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是生物界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能以人们的意志来随随便便地被改变、转移的。我们必须要客观地认识、判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不能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的认识去判定动物之间的善恶与好坏,并根据这种片面的认识去采取荒谬、错误的措施去影响、干涉动物、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否则就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还要说一点,就是:活着要有危机感。在这里,请你先听我讲一个故事:在日本的北海道有一个渔村,那里出产一种味道鲜美的鳗鱼,渔村里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可是鳗鱼的生命十分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几家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怎样处置,回港后鳗鱼都全是死的。由于鲜活的鳗鱼几乎要比死亡的鳗鱼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夫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与老渔民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够维持简单的温饱。老渔民在临终之时,把秘诀传授给了儿子。原来,老渔民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舱的,鳗鱼之中放进去几条狗鱼。鳗鱼和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而且还是一对出了名的“死对头:。于是,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了成舱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以来,反倒把满满一船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激活了。

这位日本渔民捕捞鳗鱼很会讲究方法,他知道,如果想让鳗鱼活下来,就应当让鳗鱼时刻有危机感。只有有了危机感,鳗鱼才会不停地活动,从而活下来。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道理啊。

鳗鱼和狗鱼的关系和鹿与狼的关系不是一样的吗?少了一种危机感,繁荣一时的鹿又因体质下降而迅速死亡,这对于人类的生存不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吗?如果你喜欢看《动物世界》节目,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知道如果它赶不上最慢的羚羊,就会被饿死。对于羚羊来说,它们也知道,如果自己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会全部被吃掉。有了狮子,羚羊才练就了飞速奔跑的本领,提高了身体的素质;同样,有了羚羊,狮子为了不至于饿死,也要不停地去追赶,因此,狮子也越来越强壮。

没有危机感,缺乏一种危机意识,就会失去竞争的活力,最终失去生存能力。享乐,是人天生的本性,我们不能改掉它,只能改善它,所以,我们要逐渐改善自己,用危机感代替享乐。而这,对于一个人生存,还是领导一个企业来说,无非都是至关重要的。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576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500字

    当我读完《有一天,老了》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震撼的感觉,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我忍不住跑到面前,对妈妈说:“妈妈,让我牵着你的手,一直走!” 妈妈吃了一…

    2024年4月4日
    45
  • 《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10篇)

    【#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10篇)#】《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于1936年,在《宇宙风》杂志25-48期上连载,1939年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单行本。《骆…

    2024年3月28日
    50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50字

    【第1篇】 给我和买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读完后,我和被鲁滨逊这种不畏困难的精神感动了。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鲁滨逊的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航海,在一次航海途中,不幸的被暴风雨刮到…

    2024年4月4日
    45
  •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300字

    【第1篇】 今天,我在里读了《一夜的工作》我感慨万千。 《一夜的工作》写了作者带着整理好的文件让周总理审阅,目睹了他一夜的工作。 “总理每天都要审阅一尺来高的文件,而且是一句一句的…

    2024年4月4日
    42
  • 生也柔弱,死也坚强――读《老子》有感600字

    《老子》的书,种类颇多。关于生死的,却仅此而已。刚读到这,我十分奇怪,生,是很坚强的;死,才是柔弱的,老子为何要颠倒过来呢?其实,并非如此,我仔细思考,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在生…

    2024年4月3日
    42
  • 读《牛虻》有感600字

    夜色逐渐笼罩了大地,我伸手打开了台灯,继续全神贯注地看着书。 这本书我很喜欢,它讲的是意大利青年亚瑟,出生于富商家庭,但成年后毅然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他泄露了机密,使得战友被捕,这…

    2024年4月3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