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前一阵子,看了一些关于南京大屠一杀的片子,有《拉贝日记》《南京1937》、《南京!南京!》。观看完之后,我的心情沉痛无比,简直难以表达,甚至不想写什么。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自己有必要去体会感受当时的环境,以及写叙一点东西。南京,这个被历史永恒地记住的城市在1937年是如何残留下来的。25万,25万人被拉贝和国际安全区委员会救下来的人,他们如今还 有多少子孙?25万这个数字不是杜撰的,它不仅见于国际安全区的文件,也见于当时日本官方的文件。
记忆似乎停留在1937年,《拉贝日记》这部片子显得短暂而漫长。短暂,是因为我们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浓缩成了一百二十四分钟的剧片;漫长,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永远地记住这一刻。这一刻的呼喊,这一刻的拯救,这一刻的屠一杀,似乎都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痛根。银幕上,一张张幼稚、年轻、苍老的充满渴望的眼睛,划过我们的眼前。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在旁边做一名历史的见证者和旁观者。今天南京能够骄傲屹立在中国,我更想对拉贝,威尔逊,魏特琳,罗森以及为拯救南京人民的人真诚地说声谢谢……不管他们是以何等的身份、何等的目的出现在中国,事实上他们拯救了南京人民,更拯救了整个中国人民的心。尽管拉贝的纳粹身份是让我百般厌恶,但他做了很多的善事。为了感激我会暂时遗忘这个厌恶,但是我忘不了被有组织屠一杀的犹太人的一尸一骨,忘不了奥斯维辛冰冷的烟囱。我想,如果当时拉贝在德国,可能也会去救那些犹太人的,这点我坚信不疑。因为他的人格和良知一直都深深地植根在心中,他明白南京屠一杀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也知道轻言放弃,扼杀的是全中国人民的心灵,将会把整个世界沉入黑暗之中。我想,稍微有些良知的人都不会袖手旁观。但是,大日本帝国纳猝者却疯狂的侵占和侵略中国,毫无人一性一可言。
《拉贝日记》中,之前总认为电一影中的拉贝这个角色似乎特别侧重,感觉有点英雄人物的传记,纪录着南京当年的拉贝以及国际安全区的英雄事迹。但是,今天我觉得作为一名纳猝者不顾自己的安危的英雄人物拯救了25万南京人民,我是非常感动的,并感到以这种突出的表现方式去描写一个英雄毫不突兀。在故事一性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是好莱坞式常用的表现方式。它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位伫立在中国的英雄人物,他并不是万能的,他也有脆弱、躲避等人一性一弱点的拉贝。目睹夫人在逃离南京时,船只被炸毁;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被国际安全区管理委员会举手选为主席;当然,也有不同意的,与医生威尔逊之间的口舌之争等等……一幕幕欢快、诙谐的场景,不断地缓和影片沉重气氛。当各国大使和媒体就要乘船回到南京的前幕,拉贝带领同伴们临危不惧站在日军的炮弹前,保护活下来的南京人民。这无畏的紧张的刻从此坚定不移地树立了拉贝的英雄地位。
《拉贝日记》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它只是一部有关纪念的电一影,纪念在南京被屠一杀的人民。但是,我认为它最重要的使命是唤一起更多的中国人民的醒悟,以及世界人民“以和为贵”是你我的生存之道的道理;同时,纪念那些曾经在艰难时刻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他们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现在,日本右翼势力仍然竭力否认事实;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它真真实实地存在我们的历史记载中。不管今天他们是否承认与否,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1937年,永远不会忘记曾经在危难时期拯救过我们的人。
【第2篇】
拉贝日记,是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目击南京大屠一杀所作的记录。从(1937.9– -1938.2)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一杀的重要史料。拉贝是南京安全区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委员会主席职务。他是得过纳粹一党一南京小组代理,并利用这一身份发挥别人难以替代的作用。拉贝当时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安全区内,因此《拉贝日记》不可能对南京大屠一杀的全过程做出完整的描述。拉贝日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素有德国奥斯卡之称的“劳拉奖”前些日子在柏林举行,这个今年举行到第59届的德国电一影大奖,将荣誉给予了一部中、德、法合拍片,《拉贝日记》一口气夺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服装设计及最佳美术共4个奖项。
德国人有喜欢《拉贝日记》的充足理由,用最朴素的观点看,它塑造的是一个在战争期间救下20多万中国人的英雄,在和平年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为拥有这样一位有良知的公民而自豪。拉贝的故事出现在银幕上,有助于提升德国人的形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拉贝日记》借一个被遗忘的人物,带出了一段被湮灭的历史惨剧。
它给不知南京大屠一杀的国外观众带去的是震撼,我也希望中国能排除优秀的影片来反映南京大屠一杀,并使国外的观众也了解这段历史,犹太人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影片带给中国观众的除了刺痛之外,还 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命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突然被推到面前的拉贝。影结束后曾自问,抗战胜利后政一府或民间是否给他回报。幸而中国战后的南京市长曾组织市民募捐,将几万美金送往德国帮助拉贝――这种帮助与拉贝曾保护20多万中国生命相比即微不足道,又具有深沉的分量。在此,也对那些国际友人表示感谢。
网上的很多评论都批评拉贝日记,认为拉贝日记没能很好的反应南京大屠一杀事实。影片把日军的暴行和拉贝的善举是穿插柔和在一起的,剧中张静初的戏份还 是比较生硬的。拉贝日记这部电一影的确有很多不太合适的或者不太合理的地方,但对一部一片也不能苛求,拉贝日记本身就是有局限一性一的载体,不可能很全面的反应史实。个人认为,《拉贝日记》要比《南京南京》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