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读后感600字

【第1篇】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 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 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 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第2篇】

这个故事发生在元朝,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忠。李忠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相依为命。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不但外出耕田劳作还回家纺纱织衣、打理家务、教育子女。母亲的坚韧意志和勤劳的生活作风为李忠树立了一个模范榜样,让他从小就懂得理解母亲,并用幼小的身躯为母亲分担家事、照顾母亲。他时时处处都念着母亲的辛劳和需要,把家中最好的一切都奉献给母亲,还想尽办法替母亲分忧解愁。李忠的孝心感动了乡亲们,他们不但常常伸出援助之手, 还 纷纷以李忠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自然灾害时刻存在着,公元1303年的一天,李忠家所在一带发生了猛烈的大地震,顷刻之间房屋倒塌,被压死的村民不计其数。突然被震飞的山头径直冲向李忠家,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飞散的山头突然分做两支,从两侧绕过李忠家的房屋,一直到五十步以外才又合拢在一起。李忠的家就这样被保全了。

这真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孝子至诚的孝心行为是顺应天意的善行,连老天都照顾。孝爱是天地生灵万物和谐的根本,父孕育儿女孝,儿女孝又彰显父。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儿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从古至今,以孝感动邻里、感动天地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儿女结婚后对父母不管不问,或者说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不孝的行为反而增多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物质得到了极大满足而孝行却缺失?究根结底就是大多数人认为孝就是让父母吃好喝好穿好,满足物质需求就可以了,殊不知父母的精神世界是很匮乏的。父母们用尽一生的心力和体力为儿女创造最好的条件,可以说让儿女生活好就是父母们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可是当儿女渐渐长大工作结婚生子后,父母们最大的目标也随之消失,突然的闲暇让父母无所适从,精神世界倍感空虚。所以这时儿女的一声问候、几句贴心的话、给父母做的一顿可口的饭菜都是慰藉父母的有效方法。记得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话: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哪怕给锤锤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几句话道出天下父母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另一方面父母也要理解儿女不能常回家看看,繁忙的工作、多变的人际关系、推不掉的酒桌应酬、子女的课后辅导……每天好多忙也忙不完的事,有时要忙到半夜,拖着疲倦的身体终于可以睡觉了,还没睡醒闹表就在滴滴作响了。好不容易闲暇下来的周末又要送子女去辅导班,会等……我觉得《常回家看看》是很多上班族儿女共同的心声,也相信这些上班族儿女会安排好自己的空闲时间常回家看看,尽一份儿女的孝心。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5583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做个很酷很酷的短发姑娘

    顾鲸 从小到大,我差不多一直保持同一个发型。区别就是及耳或者及脖子,及肩长发从来不会在我身上停留超过一天。 他们一脸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短发,我深沉地凝望着他们道:…

    2025年1月8日
    43
  • 少女苏菲的航海故事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近段时间,我读了《少女苏菲的航海故事》这本书。少女苏菲的经历让我很感动,或许她的经历放在我们身上,也会影响我们一生。 这本书讲的是苏菲从小父母双亡,但她却表现得似乎没有…

    2024年4月8日
    144
  • 喜欢上你的十三周

         学校表彰大会,我作为班级学生代表上台领奖。写字留念的时候,我是最后一个,留给我的只有一小块地方,我硬是把自己的豪言壮语全部挤下了,…

    2025年1月4日
    55
  • 朱元璋烧船

         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时,需要多造些船只用来运送粮食,有一件事情,让他感觉十分头痛,那就是造船需要很多钉子,但负责造船的工匠,往往会…

    2025年1月14日
    53
  •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668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长安城外两个年轻人在告别。两个年轻人的告别,能跟帝国大事相提并论?真的可以。这两…

    2025年1月5日
    45
  • 9月3日阅兵式观后感500字

    【第1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上午,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北京天一安一门广场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和阅兵。这天上午,我和、一妈一妈一早早地起一床一,吃过早饭,坐在电…

    2024年4月9日
    11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