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小白船》有感 800字

早些年,买了本叶圣陶的《稻草人》,这本书着实精彩,使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都说爱读童话的孩子有灵气,大概那时的我就这样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热衷童话,认为是幼稚的书,今日偶尔翻开,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鼻而来,好似是久别重逢的。

叶老的童话是追求“至善、至美、至诚”的,而想做到这个,需要有一颗纯真的心,心不纯怎会执笔为天真的孩子写出好看的童话呢?霎时间有一个词出现在我的脑海——纯真,正如这篇童话里的小男孩和小女孩。

小白船、小白船,它的舵、桨、帆,都是白色的,这么白、这么纯,胖子不配乘,黝黑的老人也不配乘。这正应了小女孩的一句话:“因为我们纯洁,所以小白船才配我们乘。”也只有善良的小天使,才配摇着桨,划着船儿去远方。如果是大人,肯定不会说这话,纯洁,让他们显得与众不同了。

留意一下这两个小天使,这两个孩子的心,是很澄澈的,是这一份纯净吸引了我。

当小白船顺着大风飘远时,小女孩哭了,小男孩有点儿慌了,但他还是拍着小胸脯安慰着女孩,说:“不要哭了,好妹 妹,一 滴眼泪就像一滴甘露,你得爱惜呀!大风总有停止的时候。”孩子嘛,不像大人那么思绪周全,他们总能想象得很美好,看见大人所看不见的。就像小男孩一样,他天真地以为风停了就好了,但风停了之后他们会到哪儿呢?还能不能安全回家?若是我,我一定会成为“小大人”的,但小孩子不会,他们的单纯、天真使他们尝到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会了“虚伪”,明明不快乐,却要大声地说我很开心;明明想哭,却努力地掩饰自己的泪水;笑的时候,只能抿一抿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淑女。我不再在街道店铺前的音响旁手足舞蹈,不再拉着的手让他给我变出一双充满魔力的翅膀,不再嚷着让妈妈摘一颗给我玩;我会为一种发型坚持己见,会为一件衣服和妈妈斗嘴,会为一支乐曲流出莫名的泪水,会为的一抹笑容而“精神失常”……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长大了,何必顾虑那么多呢?

记得小时候,自己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我是我?鸟为什么会飞?为什么树叶是绿的?……从前,会拉着朋友的手,孜孜不倦地在水中掏泥巴,偷几个纸杯,乘一点儿水,捏成小泥球,还傻傻地说等晒干了就可以吃了;见到闺密,会风风火火地冲过去抱住她,但现在,她会轻轻闪开:“别丢人了!”几乎每个成人,都会怀念曾经的时光,属于孩童的快乐;同时,每个小孩,都渴望去大人的世界探个究竟。时间最终让他们如愿以偿,但长大的代价是——失去了纯真。我无法改变这种结局,但我会珍惜,并且会把握自己,不让自己遗失掉那份纯纯的美好。

做人,亦是如此啊。既要留住纯,还要留住真。纯呢,就是少一点世故圆滑,少一句无所谓的寒暄,少一份势利;真呢,于官员而言,就是真心实意服务人民;于而言,就是毫无保留为学生传授知识;于学生而言,就是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做到这些,也许,就是留住了纯真吧!

感谢您访问:笔趣文案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314179.com/4541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

相关推荐

  • 读《白杨》有感400字

    书是我的最爱,我看过的书犹如满天的,一颗一颗地闪烁在我的眼前;书是我的知己,我看过的书像一股潺潺的溪流,叮咚,叮咚地流进我的心田。 《白杨》这一篇不起眼的文章,让我由感而发, 让我…

    2024年4月3日
    123
  • 全祖望《梅花岭记》

    全祖望《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①,江都围急②。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③,集诸将而语之曰: “吾誓与城为殉!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④?”副将军史德…

    2025年1月1日
    51
  • 《论语》读后感300字

    【第1篇】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

    2024年4月4日
    118
  • 关于刘胡兰的作文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赞扬刘胡兰的,她牺牲时年仅15岁,人们都来追悼她,可惜她已经听不到人们的呼唤了,她已经壮烈牺牲了,她的故事是多么的可歌可泣!今日我们观看了刘胡兰的舞台剧…

    2024年4月1日
    111
  •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话说

         几米说:   我喜欢四十五度地靠着你。   不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   都要感到幸福。   在即将九十度坠落前。   请用一百八十…

    2025年1月20日
    45
  • 《散文·清代·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内容简介和鉴赏

    《古代、近代散文作品·清代·答沈大宗伯论诗书》简析 袁枚著。见《小仓山房文集》。沈大宗伯即沈德潜,沈曾任礼部尚书,旧称为大宗伯。在这封信中,袁枚以“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展开…

    2025年1月1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