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霸而言选择高校基本上是两个参考维度,这就是投档线和学校的头衔。投档线自然不用多说,这都是考生用脚投票选出来的,大多数情况下,分数线高的学校未来找到好的工作的几率很大。比如“两财一贸”不过是211大学的身份,但是其投档线可以媲美中等985大学。还有某些双非院校其投档线可以媲美211大学,但是因为211名额的固定而一直游离在体系之外,直到双一流政策的出炉才终于浮出水面,但是也有一些实力突出的双非院校,并没有得到双一流政策的青睐。比如东北财经大学拥有3个A类学科,但仍然没有得到双一流的名分。因此能够不凭借211大学的身份入围双一流的,自然是新时代的幸运儿,天津工业大学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们不禁要问,天津工业大学凭什么能够幸运入围,逆袭上位成功?
天津工业大学的前身追溯到1912年的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后续经历了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国立北洋大学纺织系等历史演化之后,在1951年和河北工学院纺织系共同组建天津大学纺织系,此时的学校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1958年以天津大学纺织系为主体建立了河北纺织工学院,1968年又更名天津纺织工学院。那么当年为什么要从天津大学拆分出河北纺织工学院,后来又为何再次更名?要破解这个谜团,自然要从当时天津的城市地位的变迁说起。
1958年天津市被撤销直辖市地位,降级为地级市,与此同时,河北省省会从保定迁移到天津,天津成为整个河北省的重心。这一形势的变化,让天津的高等教育格局从面向天津市变成面向河北省,组建了一系列河北打头的高校。1958年重新恢复了河北工学院,1960年将天津师范大学变更为河北大学,还有1958年成立的河北中医学院,1958年成立的河北纺织工学院自然也是面向河北全省。
但是天津市作为河北省会的时间太过短暂,1967年又重新恢复了直辖地位,天津和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资源又开始了分家。河北大学,河北工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等一系列高校划归河北省属,河北大学和河北中医学院迁移到了河北省境内。河北工学院(当时叫天津工学院)归属问题当时引起了天津和河北的激烈争夺,毕竟天津当时缺乏理工科类的高校,不想放手河北工学院,因此河北工学院最终的结果是留在天津,但是划归河北省属,算是两方角力平衡的结果。河北纺织工学院当时也是经过两方协商的,于是在1968年更名天津纺织工学院。
不管是河北纺织工学院还是天津纺织工学院,当时都是纺织工业部直属院校,但是在兄弟院校中位于上海的中国纺织大学是这个行业中的领头羊,天津纺织工学院尽管实力不错,但也无法和国字号的中国纺织大学媲美。于是在1998年的部属院校下放潮中,中国纺织大学获得了纺织工业部唯一的一个211名额,此后更名东华大学。而天津纺织工学院只能归类为其他院校,成为地方高校,不过由于学校的实力突出,由教育部和天津市共建,能够得到教育部的共建也证明了学校的地位。
由于纺织工业部被撤销,纺织部下属大学纷纷更名,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天津纺织工学院在2000年和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4年后又合并了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校实力。
天津市自从丢失河北工业大学之后缺乏理工类高校,天津工业大学勉强也算理工类高校,自然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发展自然一日千里。
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4类学科评估中获得A+,和东华大学平起平坐,并且学校还是天津市地方高校中唯一入选国家111计划的大学,为学校进入双一流奠定了基础。但是天津工业大学所在的地理位置也为学校进入双一流助力不小,当时全国有25所双非院校新增入围双一流,天津就有两所,另外一所则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也搭上了双一流的首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