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整理“《陈情表》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1.《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一
从我们呱呱落地之后,我们便沐浴在幸福之中,有父母的疼爱,有爷爷奶奶的宠爱,有朋友的关爱……然而《陈情表》中的李密从小便遭遇了诸多不幸,父死母嫁,大小和祖母相依为命。祖母长期卧病在床,李密端茶匙药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新朝的优厚待遇,他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他选择继续的侍奉祖母,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放弃了x官厚禄。自古以来,圣人提出“忠孝”为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对待国家要忠心,对待长辈要尽孝道。所以“忠孝”不能两全,自古始终是“忠”在前,而李密却选择了“孝”。“忠”是对一个人的高标准要求:“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李密能以“乌鸦反哺”精神引导自己做一个尽孝之人,对年老多病的祖母不离不弃实为可贵。
其实仔细想想,人这一生当中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吧?!李密是幸运的,毕竟在他想一尽孝道的时候,还有一个祖母可以让他去孝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不忘根本,报答亲情。不禁让我深思,我带着父母的关心、爱护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在带走父母爱意的时候,我是不是该留下一份孝心?
2.《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二
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亦有:“忠孝难两全。”而写下《陈情表》的李密则做到忠孝两全。
都说读《出师表》不感动的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的人不孝。《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初始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君主,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李密为报祖母的养育之恩,宁愿赌上自己的生命,放弃达官显贵的机会。这是因为他的一片质朴感人的孝顺之情终使晋武帝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两人。与此同时,他亦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生愿以生命奉献,死亦要结草图报。又怎能说他没有做到忠孝两全呢?
在学这篇文章时,感受就颇深,还记得当时老师在课上问我:“你觉得你是个孝子吗?”我答:“不是。”很果断、很干脆。因为我当时真的不孝,在家里会任性,常常使妈妈伤心……学完《陈情表》后,我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才有了现在的我。
当时我是在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回到家就会不顾他们的感受,乱发脾气。那时候的我真x蛋!我已经很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了,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头上又增加了几根银丝,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老了……
从出生的那刻起,爸妈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我哭,他们会想办法哄我开心,因为我的笑声会牵动他们的每一根心弦。等我长大了,开始上学,他们会教我怎样与人相处,以免我受到欺负。我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爱我的表现。
父母是我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寄托。他们总给我力量,让我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我受挫时鼓励我继续努力不要放弃。当我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是多么的开心。即使他们不笑,但是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辛福快乐。我知道:他们在我为我感到骄傲。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觉得微不足道,但却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不变的就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
3.《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三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 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4.《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四
有些感动,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些心情,我不知道该如何诉说。读《陈情表》,给我的便是这样一种感受。
读第一自然段,他命运如何坎坷,我不同情;读第二自然段,他选择如何艰难,我不同情;而读到第三、四自然段,我却无法不为之动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费远。”读到这里,我知道,作者早已把自己生命与祖母生命融合一体,祖母生命一点一点消逝,他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在一点一点离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待此,我明白,作者已是在用自己生命换取一次报恩的机会。
亲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它常始于相依为命,而终于倾力报恩。《陈情表》,便是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伟大的、深刻的感情。
相濡以沫,不曾相忘于江湖。
5.《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五
一开始,李密认为,晋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圣辉之中,人人讲孝道,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是晋武帝的圣明,晋武帝的功德啊!作者“但”字一转,提到祖母刘氏,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作者内心感情的潮水,通过前面文字的铺垫、蓄势,已涌动达到顶峰,对祖母刘氏的依恋与不舍,对祖母刘氏的真诚的爱,流露得深沉、真挚、自然,对祖母刘氏的拳拳孝心,堪与日月同辉,感天动地,摇旌万物。深怀一颗孝心、以孝恩泽天下的晋武帝怎不为之动容。
当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了心愿后,他的坚若磐石的,彻底打消了晋武帝的顾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李密的愿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当李密为祖母养老送终后,李密会全心全意的效忠于皇帝,奉献与国家。极有分寸,合情合理,难以拒绝。“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倘若陛下能满足李密的尽孝要求,李密愿肝脑涂地,报答皇帝的恩情。赤胆忠心,天地明鉴。 李密终达成了自己的心愿,我们折服于他过人的说服能力。他用一颗真心温暖人,用一股真情打动人。
6.《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六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x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7.《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七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 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8.《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八
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现代的父母,经常为了子女的幸福而劳碌奔波,但又有多少子女能领悟这份恩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呢?”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是我父母经常讲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但现在我懂了。
在数个月前,我家曾经因经济问题,而一度陷入贫困。或许外人可能认为我们家笨,但作为一个有情义的人,朋友有难我们必须去帮。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那段日子里,我体会深的依旧是父母对我的爱。由于缺钱,我们的生活必须省吃俭用。每一顿饭虽然都比较丰盛,但这里却是父母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在一个星期五,晚餐桌上饭菜非常丰盛。一家人一边说笑,一边看新闻。突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到:“儿子,你上学时,我和你的妈妈过的是温饱水平的生活,一条鱼分两顿吃;但你一回来,我和你的妈妈都直奔小康了。”表面上这是一句说笑的话,但这里面蕴含的辛酸,我又何尝感受不到呢?想到这里,我不禁心酸,心中的刺痛一次次触动着我。
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物质的支持,还给予了我们精神支持,激励着我们前进。 父亲,是我尊敬的人之一。父爱如山,父亲是我背后强大的靠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痕迹渐渐浮现在他的脸上,父亲老了。父亲虽然老了,但他永不言弃的精神始终未曾消磨。他每天依旧坚持运动,担负着家里的重担。 每个周日,他总是想方设法的亲自送我上学。上学的路上,他总不忘叮嘱我要认真学习,不懂要多问老师。他相信付出了总会有回报的。父亲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进,成为生活、学习上的强者。虽然我不太好斗,但不代表我不会进步。我在学习上依旧坚持着永不言弃的精神,培养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不断追求进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于困难总要想办法去解决,永不言弃。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 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9.《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九
在中国的文学,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我个人认为当属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所作的《陈情表》了;但要以其实现的难度和效率来谈论的话,那就应该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两篇可谓并驾齐驱了。
《谏逐客书》所写的是向秦王谏国家大事,《陈情表》所写的则是个人的私事。两者从表面来看似乎好象找不到什么相通之处。但实际上,两篇文章均是属于抗皇命、逆圣旨的同一种类型。所以两人在历经危险的程度和处境也颇为相似。不同的是:李斯上书的对象秦始皇,一个中国封建历数一数二的暴君。而李密陈表的目标则是晋武帝,也是中国历一个众所周知的恶王。
当时在秦王政元年的时候(公元前246年),秦王为郑国渠一事,受了很多秦国贵族的挑拨,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其中。于是上书给秦王而写下的这篇《谏逐客书》。后来,李斯还是成功了,秦王不仅收回了成命,后还重用了李斯。
李密虽然和李斯的情况不大相同,但所在的危险的处境是一样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新建立不久晋代江山,一边肃除敌对余党,一边笼络前朝旧臣。李密为了在家侍奉年迈的老祖母不能入朝为官而向晋武帝上表的这篇千古传诵的《陈情表》。后他也成功了,一篇字字见真情的文章感动了皇帝,从而恩准了他。李斯,只是一个面临着将要被放逐的客卿,要是触犯了秦王,随时可能会被斩首。李密,乃是前朝蜀国的旧臣,假如迁怒了当朝的帝王,也面临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的举动都会让人有些担心。
10.《陈情表》读后感范文 篇十
高中就学过《陈情表》了,此时再次读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x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